首页 -> 2006年第8期

宋任穷与中国原子能事业

作者:刘明刚

字体: 【


  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开创于上世纪50年代初。那个时候,美国倚仗手中的原子弹,多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和核威胁。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55年1月,毛泽东、党中央毅然作出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和研制原子弹的决策,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实施。不久,宋任穷被任命为三机部部长,主管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肩负重担,深感责任重大
  
  1956年4月,在一次会后,周恩来见到宋任穷,对他说:“要从军队里调个中央委员,以加强地质战线。”宋任穷当时是人民解放军总干部副部长,主管部队干部的任免、调动、考核等事宜。宋回来以后,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自己承担这个任务。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建设,亲手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又与军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宋任穷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战士,几十年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他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任红军连党代表,团、师政委;长征中任干部团政委;到陕北后任28军政委、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平原分局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豫皖苏分局书记兼华野副政委。1949年后,任南京市委副书记、云南省委书记、西南局副书记。1955年,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干部副部长。同年国庆前夕,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两天后,宋任穷作出决定。他再次见到周总理,毛遂自荐地说:“就把我调出来吧。”并说明了请求调动的原因:“我对穿那一身上将制服不习惯。”
  周恩来听了,高兴地说:“你能来,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你能出来吗?你那一摊子谁来接?”宋说:“部里还有人。”周恩来说:“那好,但要请示主席。”不久,周恩来告诉宋任穷:“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1956年11月,成立“原子能事业部”的建议提交人大常委会议正式通过,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专门负责研制原子弹,任命宋任穷为部长。能够肩负如此重担,宋任穷感到无尚光荣,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毛泽东曾经讲过:“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宋任穷时刻把毛泽东的教导记在心头。
  
   组建队伍,建设科研基地
  
  当时,中国原子能事业正在草创时期,一穷二白,一切从零开始。宋任穷上任伊始,主要抓三件事:队伍组建、地质找矿和科研基地建设。
  搞原子弹不比打仗,要靠科学,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为此,宋任穷决定到中国科学院“走亲戚,攀亲家”。他给中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张劲夫打电话,说要登门拜访。
  宋任穷来到中科院,紧握住张劲夫的手说:“劲夫,这个事太重要了,你要帮助哇!我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但主要靠科学院。”
  张劲夫爽快地答道:“宋大哥,研制原子弹是中央布置的任务,科学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咱们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
  宋任穷说:“搞原子弹,就要人,要科研队伍。”
  张答道:“这没有问题。首先,把原子能研究所全部交给你。另外,科学院其他的研究所凡是能承担研究任务的,我们都无条件地承担;其次,如果骨干力量不够,我们还可以抽调一些人去。譬如,邓稼先是学物理的,从美国留学回来,现在是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学术秘书,负责学部的日常工作。这个同志是个能挑重担的人才,你若要,马上就交给你。”
  当时,只要一提造原子弹,各部委都毫无例外地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在宋任穷的筹划与协调下,地质部、冶金部、建工部、煤炭部、五机部都将相关设计部门及施工单位划拨给三机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原子能科技工业体系。
  1957年夏,宋任穷接见李觉,让他领导拟建中的最保密的机构——核武器局。
  李觉原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因病和因伤中止了在西藏的工作,在北京一家医院疗养。宋任穷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向中央领导打了报告,得到批准。
  宋任穷当面向李觉布置任务:直接负责一个设计机构的筹建工作,并请他出任该机构的领导。宋还说:你的职务是由最高层决定的,并向他传达了政治局决心研制原子弹的决定。
  为了选址筹建核武器研究院,李觉和他的同事们跑遍了中国的大西北,最终定在了青海,命名为西北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局外人很少知道这所研究院,而那些知道它的人如果谈及这个机构也只提其代号:九院。1960年以后,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等一批老科学家和从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回来的周光召等年轻科学家,陆续到核武器研究所工作。他们同全体科技人员一起,奋发图强,刻苦钻研,英勇拼搏,百折不挠,为我国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当时还比较年轻的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后来都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骨干。
  为了适应原子能事业发展的急需,宋任穷还采取“移花接木”的办法,通过教育部从苏联东欧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挑选100多名,改学原子能科学技术专业;从国内各有关高等院校相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选调200多名,集中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兰州大学,改学原子能专业知识。以这几批学生为骨干迅速组成一支年轻的原子能科技队伍。
  科研方面,宋任穷主要抓紧苏联援助的一堆(反应堆)一器(加速器)建设,1956年5月开工,1958年7月建成。为了争取时间,充分掌握技术和加快建设进度,宋任穷等讨论决定,主要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及基建人员,可以不参加当时正在展开的整风运动。
  1958年9月27日,一堆一器正式移交使用,并举行了隆重的移交典礼,中外来宾有1000多人。陈毅副总理剪彩,聂荣臻和郭沫若讲话,从此,我们有了一个综合性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该基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仍属中科院和二机部双重领导,以二机部为主。钱三强任所长。
  宋任穷十分看重这个研究基地的作用,称它是培养原子能科技骨干的“老母鸡”。
  
  像磨豆腐一样提炼粗铀
  
  地质找矿是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根本环节之一。铀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原料,没有铀,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宋任穷把找到铀矿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哪里发现铀矿,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1958年11月3日,宋任穷来到了广西的南宁,听了三○九地质大队汇报的全民办铀矿的经验后,十分高兴,说:“好,好,你们搞得好,把你们的做法与经验写出来推广。”第二天上午,在地质大队副队长段毅的陪同下,宋任穷乘汽车到宾阳县新宾镇,看望广西第三地质队的职工。段毅在回忆录中写道:
  汽车驰过昆仑关到达目的地,他一下车便与来迎接的职工握手问好,非常亲切。他住在一间普通的房里,睡木板床,在职工食堂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下午宋部长参观队里办的土法炼铀厂,他边看边问,我们一一作了回答。土法炼铀厂的职工们还作了操作表演,受到宋部长的好评。5日,我们到达贵县棉村,随后登上海拔1157米高的龙头山,看望在野外工作的地质队员。宋部长还亲自拿着伽码仪测量矿点。
  关于这段寻找铀矿的情况,宋任穷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年纪还不大,不到五十岁,不论冬夏,都与干部、工人一起住帐篷,同吃同住,并且向他们学习地质找矿知识。地质找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经常出没于深山密林,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但是广大地质科技人员和工人,知道自己是为建立和发展祖国原子能事业找矿,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激励大家以苦为乐,以难为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结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发现了大批放射性异常点,经过揭露勘探和工业评价,于1958年正式向国家提供了第一批铀矿工业储量。”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