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前前后后

作者:石维行 田 伟

字体: 【


  
  蒋介石于3月2日给孙中山写了一封长信,他特别谈到昔日在永丰舰上“共患难同生死”一事,希望孙中山要像当年陈其美那样深信和重用他,不但让其办学,而且让他过问军政。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不满情绪不介意,并满足了他的一些要求。3月21日,黄埔军校入学考试时,孙中山依然任命蒋为入学考试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不在广州,暂由李济深代替。同时,孙中山还特派许崇智到奉化劝蒋回来。
  孙中山如此器重蒋介石,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军事人才,况且蒋已受命考察过苏联军事;一方面是永丰舰蒙难之时,蒋介石的出色表现深得孙中山的好感。而蒋介石觉得已有了面子,若再不赴任,其职位可能被他人占去。所以他迅速动身,4月21日到达广州,26日入军校办公。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任粤军参谋长。9月,廖仲恺被任命为军校国民党代表,直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政治部,先后以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邵力子、熊雄为主任;教授部以王伯龄为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教练部以李济深为主任,邓演达为副主任;此外,还设有管理、军需、军医3个部,后又增设教育部、军法处和参谋部。并以何应钦(军事总教官)、顾祝同(军事教官兼管理部主任)、钱大钧(军事教官、代理总教官、代理教育长)、蒋鼎文(军校区队长)、陈诚(军校特别军佐)、陈继承(军校教官)、刘峙(教官、校本部参谋处科长)、张治中(军校入伍生代理总队长)等,这“八大金刚”后来成了蒋介石军事集团的显赫人物。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他亲手培养了“八大金刚”,给他们以高官厚爵,在后来历次军政风险中,蒋介石依靠这些军事党羽,一次次涉险过关。
  
  孙中山逝世与蒋介石的背叛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和中国社会内部革命情绪迅猛增长,各派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时37岁,在国民党内名列第八,其前面是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刘震寰、吴稚晖。
  1925年5月初,蒋介石与汪精卫达成协议:蒋介石出任武装力量总司令。7月1日,中华民国民主政府宣告成立。汪精卫任政府首脑,兼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实际上,宣传部的工作是由正式担任宣传部副部长职务的中共代表毛泽东主持(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孙中山的功绩),毛泽东一直工作到1926年。
  在蒋介石的鼓励和控制下,黄埔军校成立了一个宣传孙文主义协会或称“孙文主义学会”,其头目是戴季陶。他是国民党右派主要思想家,并从1919-1925年走过了一条从极“左”派崇拜者到右派的道路。很多人认为蒋介石最初在国民党内搞政变大都是戴季陶挑唆的。
  自从孙中山决定与苏俄、中共合作起,国民党内部就开始分为左、中、右三派。孙中山逝世前后,国民党内因政见不统一呈分裂趋势。后来左右两派剑拔弩张,其焦点则集中在廖仲恺与右派斗争尖锐化上。
  早在国民党改组前夕,由于孙中山的两个助手胡汉民、汪精卫对联俄联共政策表示怀疑,对改组实际工作很不热心,孙中山便先后派他们两个赴沪及京津代表他与段祺瑞、张作霖和其他皖、奉系人物联络洽商,筹备改组工作完全交由廖仲恺主持,胡汉民、汪精卫均未列名。部分右派分子邓泽如、冯自由、林直勉(临时中委、候补临时中委)对改组联共方案不满。曾联名上书孙中山劝阻,未能得逞。但他们鉴于孙中山态度坚决不敢公开反对,可对廖仲恺却颇多攻诋。国民党一大选出了第一届中央执委,右派虽然仍占半数以上,左派势力也有相当的增长。汪精卫觉得自己在中执委中势力甚孤,故改组后摇身一变,高呼“革命者向左转”,开始大力笼络党内青年干部,并暗中与蒋介石合作。蒋介石当时虽然未入选中央委员,但却颇得孙中山信任,兼有中央执监委员张静江、戴季陶、叶楚伧等(多为江浙籍)为其捧场,且又极为伪装“左”派而争取中共扶植,特别是他在粤军及黄埔军校中拥有相当实力。事实上,国民党内真正的左派多在中下层,在上层中除中共交叉成员外,属于右派和中派偏右的占多数。廖仲恺在国共合作中起着枢纽作用,孙中山逝世后,更是如此。廖一身兼国民党中执委、财政部长等要职。在党务工作方面,由于他坚持国共合作,故其所领导的机构中多选任中共党员为主要骨干。
  1925年7月1日改组国民政府,人们认为继承孙中山者非胡汉民莫属,然而结果却是汪精卫以全票当选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仅为国民政府委员兼外长。此种形势出现,不仅胡汉民及其追随者大感意外,认为汪精卫的上台有赖于左派及共产党人的支持,于是迁怒于廖仲恺。蒋介石当时看到粤军向许崇智倾斜,他发誓要搞跨许。正因为粤军多倾向胡汉民,党军多倾向廖仲恺,故制造了“廖案”后拥有党军实力的蒋介石,便能够对局势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925年8月20日早8时左右,有人向廖请示任务,一直到9时才完毕。廖仲恺匆匆吃了几口粥后同何香凝同车去国民党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委会。汽车开到中央党部门前,廖与陈秋霖、何香凝先后下车朝里走去。何往前刚走了几步,忽见中央党部妇女部的刘家桐急匆匆走来,忙打招呼说:
  “家桐,请你先到妇女部等一会儿,过20分钟我就来,我有事和你商量。”
  何香凝与刘家桐说话之际,廖仲恺、陈秋霖二人已登上门前的第三个石阶。这时突然从中央党部的楼下蹿出两个人,他们朝廖、陈开枪射击,同时,大门铁栅栏内也有暴徒开枪。刹那间,廖已身中4弹,陈也身中一弹,伤口直往外冒血。廖卫士听到枪声急忙赶来向凶手还击,一凶手被打伤在地,卫士也中弹倒下了,这就是历史上难忘的“廖仲恺案”。
  廖仲恺的葬礼还没有举行,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就决定了党的领导问题。在希望得到党内最高职位的人选中,有汪精卫、胡汉民及许崇智。蒋介石则把赌注压在汪精卫的身上。
  蒋介石在众多政治人物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人们把他看做是一匹“黑马”。然而,事态的发展却有利于这匹“黑马”。对暗杀廖案调查表明:胡汉民的兄弟参与了这次行动,并且在蒋介石家里找到了凶手的“避难所”。
  蒋介石充分显示了善于逢场作戏的才能。当时由汪、许、蒋组成的特委会可以说集党政军大权于一体,对廖案的处理和控制广东政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崇智手下人直接卷入了廖案,使得许一开始就处在极为尴尬的境地。所以特委会名义上由3人组成,实际上已被汪、蒋二人所操纵。
  在这场斗争中,蒋介石固然表演很卖力,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作为国府主席、特委会主要成员、倒胡发轫者的汪精卫,还是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查处廖仲恺案中,使蒋介石不仅可以利用“反革命阴谋”案作为消灭自己直接竞争对手的借口,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作为镇压竞争对手巩固其在国民党中的地位。
  从8月底起,许崇智事实上已被置于蒋介石所派的黄埔学生军的武装监督之下。许不甘心受制与蒋,想对策准备反击。他暗中送信命驻守在东莞、石龙的得力助手许济、莫雄两个师的兵力尽快回师广州,用武力来保卫其地位。消息被蒋介石截获后,他采取措施先发制人。
  蒋介石在倒胡时帮助了汪精卫,如今驱许之际汪精卫也对蒋鼎力相助。9月18日,汪精卫以军委会主席名义命令广州卫戍司令蒋介石“全权处置粤军”。蒋介石得到“尚方宝剑”,便拥有了驱逐许崇智的合法权力。
  蒋介石迅速召集自己的谋士开始紧张的筹划和部署。9月18日深夜,蒋令黄埔军校全体学员、教官全副武装,强占要地,防止许济、莫雄回师广州。19日早晨,在广东省举行的全省财政会议上,突然把许崇智的亲信广东财政厅长李鸿基、军需局长吴道职等人逮捕送黄埔关押,罪名是侵吞公款,接济反革命军队。随后,任命宋子文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广东财政厅长。19日深夜,蒋介石发动了对许崇智的突然袭击,并将许软禁。21日凌晨,按计划将许的嫡系部队许济、莫雄两部包围,许部未行抵抗即被缴械,莫部略加抵抗,亦被解除了武装。蒋介石后来收编了这两个师。
  

[1] [2] [3] [5] [6]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