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赛珍珠与她的中国情结

作者:于继增

字体: 【


  
  除了写文章开展宣传,赛珍珠还进行了大量的援华抗日活动。1940年,她与左翼记者埃德加•斯诺等一起,应宋庆龄之邀为“保卫中国同盟”的荣誉委员,从事海外募集资金和医药物品,支援中国抗战。她又与斯诺夫妇等签名上书美国总统,呼吁成立了“美国中国救济事业联合会”,她担任该会主席,并邀请总统夫人任名誉主席,在全美筹募了500万美元汇往中国。同年底,赛珍珠夫妇又成立“紧急援华委员会”,第一个目标就是半年内筹集到100万美元紧急援华。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赛珍珠以她特殊的身份和影响,为支援中国抗战奔走呐喊。她的热情和友谊得到中国人民的称赞。著名社会活动家庄心在上海的《矛盾月刊》撰文指出,“赛珍珠是一位外国人,但她的写作是真诚的。如果有异国的作家能以真切的态度来描写中国的现实相,那便是中国的友人。”周恩来曾评价说过:“赛珍珠是著名小说家,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在抗日战争方面,她同情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1943年,周恩来曾亲笔写信给赛珍珠,邀请她前来华北抗日根据地采访,搜集写作素材。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次没能成行。
  
  她对中国的最后眷恋
  
  新中国成立后,赛珍珠还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她曾在1949年10月4日的《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认为中国危险是我们的错觉》的文章,对新中国的成立欢欣鼓舞,指出过去所说的“共产党都是恶人”的说法是错觉,“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她同时还在美国的商切尔学院作了一次报告,明确地表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美国应该学会和新中国相处。如果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只能是让更多的钱打水。”赛珍珠不仅认可和接受新中国,而且写文章告诫美国政府“反共运动只能使美国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其实,赛珍珠的这种立场早就是明确的,新中国成立前她就说过:“美国支持台湾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政策,中国大陆不论是不是共产主义,仍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故乡;如果美国反对它只能使事情恶化。”赛珍珠对中国进步势力的支持,不合时宜的言论,招致美国政府和舆论的不满。美国联邦调查局怀疑赛珍珠是否忠于美国,他们调查发现,她至少和4个“共产主义前沿组织”有过交往;她还积极支持所有倡导种族平等的主张,这无形中让她与许多知名的共产党人有了牵连。于是她被列入“红色绥靖分子”黑名单。1948年6月8日,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图几家报纸也同时把赛珍珠列入“红色危险人物名单”。一个远离中国大陆的美国人,顶着本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敌视,公开申明反对蒋介石,拥护中国共产党,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
  中国出兵朝鲜,赛珍珠也是支持的,她曾对一位日本记者说,中国的举动是正当的。她抨击美国领导人处理朝鲜问题不成熟,“像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那样幼稚”。为了反对美国介入战争,她在坦谱尔大学作报告说:“如果政府要带走我的孩子,那就从我断了气的尸体上踏过去。”明确地表明她反对美国侵略朝鲜的立场。她对60年代美国干涉越南国内事务,从而引起中美两国关系紧张的做法也很不满,曾著文说“美国参与那场战争是缺乏理智的”。她呼吁中美两国应建立一种相互容纳的机制,说如果美国继续对共产主义冷战,势必影响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赛珍珠本是一位作家,但却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国际事务,并且替中国说话,其真挚之心令人感动!
  然而由于中美在50年代以后“冷战时期”的尖锐对立,两国文化关系的解读也被纳入政治轨道,所以赛珍珠的各类作品在中国即遭长期封锁。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她从事中国题材作品的写作。1957年她创作了小说《北京来信》(《Letters Frum Peking》),写的是一个有着中美混合血统的美国人,在北京“三反”、“五反”等运动中的遭遇。1969年她又出版了《梁太太的三个女儿》,写的是中国狂热的“文化大革命”。这些作品现在看来远不及后来国内同类作品的“暴露”程度,但在当时却“大逆不道”,理所当然地受到大陆报刊的批判,也为她被中国拒之国门埋下了祸根。平心而论,由于时空完全把赛珍珠阻隔在大洋彼岸,她对中国的认知和作品的把握未必恰如其分;另外,她是一位西方人,基督徒,不信仰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也有不同看法,这对于她都是很正常的。但招致误解和批判显然有失公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赛珍珠依然对“第二故乡”的眷恋之情一如既往,而且到晚年表现得尤为强烈,她盼望能在死前回一趟久违的中国,追寻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梦踪,看望长眠在中国土地上的父母、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的坟茔。
  她曾委托朋友斯诺帮助斡旋,圆她的“回乡之梦”。1970年她又接二连三地给中国发电报,渴望得到一份准许她入境的签证。但由于当时中美关系紧张,大陆又忙于文革,没人能够理会她。
  
  1972年2月中美关系出现转机,赛珍珠的热情又被燃起,她向即将访华的尼克松总统求助,尼克松答应帮助她。她记得周恩来、董必武都赞扬过她,曾邀她访问解放区和新中国,因而赛珍珠认为自己这次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并兴奋地向多家媒体宣布她即将回到阔别37年的故土。她被邀请主持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题节目《重新看待中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虽未见过毛泽东,但我认识周恩来。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我最近曾给他写信,期待今年5月间对他访问。”她表示此次访问中国后,再写一部反映新中国人民生活的书。因当时中美尚未正式建交,她就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申请签证,几乎做好了一切访华的准备。赛珍珠这些日子的心情,就像一个即将回娘家的媳妇那样的欢快。
  然而,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72年5月17日,她80岁生日前夕,收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大使给她发来的一封短信:“亲爱的柏尔•布克夫人:来信收悉。由于你长期以来在著作中丑化、中伤和诽谤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领袖,我受权通知你,不能接受你的访华要求。”
  没人知道赛珍珠看到这封信时的确切感受。
  但有一点还是清楚的,她满腔的热情降为冰点,对媒体的承诺化作泡影。她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强烈的刺激和沉重的打击使她一病不起。
  10个月后,1973年3月6日,81岁的老人带着对南京、对中国深深的眷恋和遗憾,在佛蒙特州丹比与世长辞。赛珍珠的墓地坐落在美国宾州故居“绿丘山庄”,遵照她的遗嘱,墓地朝东,其含义不言自明。暗红色的大理石墓盖上仅刻着三个篆体汉字——“赛珍珠”。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自参加了为她举行的追悼会,他在悼词中称赞“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许多美国人深深地怀念她,高度地评价她。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姆斯•C•汤姆森在《华盛顿邮报》著文称:“在40年异乎寻常的多产的作家生涯里,赛珍珠赢得了千百万忠实的美国及外国读者。她向美国提供的中国人民的生动形象,一直延续至今。尽管政治气候在不停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有了赛珍珠,一代代美国人才带着同情、热爱和尊敬的目光看待中国人。”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于1998年10月18日访问了赛珍珠曾经执教过的南京大学,参观了赛珍珠故居,他说:“像千千万万美国人一样,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致后来对中国的爱慕,就是受赛珍珠的影响,这些都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赛珍珠对美中两国最大的功绩,就是她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创造了一个中国人民是不可动摇的良好信念。”
  赛珍珠去世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中国人都自顾不暇,当然没人注意她逝世的消息,更谈不上悼念她。
  80年代以后终于拂去历史的尘埃,一颗闪亮的珍珠破土而出,光芒四射。
  镇江、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赛珍珠研究会,全面而深刻地探讨她的生平业绩;湖南、漓江等出版社推出了她的传记文学及《大地三部曲》等多种著作。这位在中国长大的世界名人,总算又回到了她的“第二祖国”。她至死没有忘记中国,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她。
  责任编辑 齐玉东
  

[1]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