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深山里的耕读之家

作者:乔启厚 杨郁有 乔步明

字体: 【

包围了邢家岑村周围的村庄和大山。
  再说乃文起先跑到邻村石狮岑村,后来发现敌人在邻村也开始搜萦,他在尧万才等人的掩护下,只好躲进深山。山里森林密布,乃文挨饿受冻,东躲西藏,与敌人周旋。几天几夜过去了,日军还不见乃文的踪影,气急败坏,竞放火烧山,要逼乃文出山。幸亏雪天救驾,大火没烧多久,就被八路军游击队和村民用雪块、沙土、碎石等给扑灭了。无奈敌人又搬出了伪省长苏体仁。苏来电请乃文出山,乃文还是坚决不去。敌人恼羞成怒,威胁说要烧掉他的房子,要杀死他全家。但乃文还是宁死不屈。他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是有良心的中国人,我受过高等教育,是家乡父老供我成才的。今天日寇侵略中国,我不能上前线杀敌,为国效忠,已觉惭愧天地;若反叫我认贼作父、屈膝受荣,我是宁死不为。”如此铿锵有力的回答,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和民族气节。此回答震撼了中阳县,震撼了山西省!
  乃文不但能坚拒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在敌人软硬兼施逼迫下,临危不惧,誓死不当汉奸、走狗、卖国贼,而且还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他常让过路的八路军吃住在自己家里。乃文的女儿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很小的时候,家里住着许多八路军。其中还有一些梳着剪发头的女八路,他们个个和蔼可亲,都喜欢逗乃文的小女儿玩儿。她站在八路军的队列中,跟着战士们学唱革命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嘹亮的歌声响彻山间,也给女孩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印象。但她并不知道。这么多的八路军都是父亲请来的客人。
  邢家岑村有位刘喜元同志,是很早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他常回邢家岑搞地下革命活动,起先他见到乃文还躲避,但乃文笑着对他说:“你不用躲我,我不但不会告发你,我还会帮助你……”后来乃文就常帮刘同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掩护伤病员、埋藏粮食武器等。何挺同志(又名诸风)是共产党的一位老干部,抗战时期他负责中阳西山一带的抗日工作。乃文常帮何同志筹粮筹款送情报。还发动群众及家人给八路军做军鞋、缝马鞍等,积极支援前线。乃文成了八路军在村里搞抗日活动的得力助手。
  乔乃文力争要为抗日作更多的贡献。1939年前后,他曾在驻柳林穆村、中阳留街等地八路军办事处及抗日部队十九军中,任日文翻译等工作,在当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乃文同时又是位值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人民教师。抗战胜利后他继续在山西孝义县、中阳完小、离石贺昌中学、方山大武中学等校任教。他知识渊博,教学有方,既教国语,又教外语;既教中外历史、地理,又教自然、生物等课。他在学校自办“试验厂”,自己养兔子。他的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学生们都高兴地说乔老师上的课,课上完全解决问题,课后不用复习,就都能记得住。乔老师教学认真负责,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从不耽误学生的课。
  他执教数十年,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欢迎和爱戴。他在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一生,喜得桃李满天下!为了让女儿继承父业,他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了大学。女儿也听从父亲的教导,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文革后,乃文被调到山西方山县科技办公室负责农林科技工作,此时他已年过古稀,并患有足疾,但他还坚持下乡调查研究。方山县是山区,他拄着拐杖徒步行走,足迹遍布方山县的大小村镇。他从老乡那里取得农业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又把新科技带到林场和农村。他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又把农民及基层的希望带回县政府。尽管他年事已高,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为方山县的农林事业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他的工作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直到74岁退休。真是难能可贵!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他年轻时要“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诺言,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1983年8月2日,乃文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2岁。
  乃文病重期间,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乡亲们都来看望他。他的学生、时任中阳县县长的冯天龙来看望他。他的学生任克温、王旭东等人也到医院看望他们尊敬的老师。
  乔乃文去世后,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老人埋葬在中阳县城附近的二郎山上,以便让他老人家目睹中阳的振兴与发展。
  
  女中强人 模范教师
  
  四女乔秀贞,1908年出生,从小个性强,拒绝缠脚。她天资聪明,喜欢学习,精读了“四书”、“五经”等书,成了七姐妹中唯一读过书的女性。
  乔秀贞出嫁到柳林穆村王家后,丈夫早逝,正赶上日寇横行、苦难深重的年代,孤儿寡母,受人欺凌,日子难熬可想而知。这位年轻的母亲,靠自己劳动,拉扯着一子两女,由于生活极度困难,长女因病天亡,又忍痛将幼女送人。她费尽艰辛让儿子读书。1947年为支援全国解放。她送身边唯一的儿子——17岁的王晋祥参加了解放军。后来儿子在部队成了干部,秀贞用自己的心血为革命输送了一名优秀人才。
  1947年儿子当兵后,秀贞到中阳县邢家塌村教书,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她是邢家塌小学的创始人。初办很困难,只有几个学生。学生从家里搬个炕桌,坐在炕上就开课了。当时根本没有办学经费,学生送老师点胡萝h、山药蛋(土豆)等,就算是给老师的报酬了。学生不断增加,她白天给小一些的孩子上课,讲新书,晚上还要给几个较大的孩子讲《论语》等古文,一讲就是大半夜。因当时不让学孔孟的书,所以只能晚上偷着讲。她与几位住校女生,同吃一锅饭,同睡一盘炕,师生之间亲密无间。
  乔老师的课讲得好,学生迅速增多。当时她就创造性地采用复式教学法,巧妙安排、独自教这所初小所有年级的课。1951年前半年,当她实在忙不过来时,就让刚从中阳高小毕业的小侄女帮她教学。11岁的小侄女教算术、自然、美术、唱歌、跳舞、体育等课。还帮着用艺术字写黑板报、宣传抗美援朝等国家大事。“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学校院里有了体育课的操练声。“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啊,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跨了美国兵啊……”歌声响彻校园,整个学校搞得井然有序,生气勃勃。但乔老师若要到县里开会,学生就得放假,因为剩下一位11岁的小老师,可管不住那全校的小学生。
  半年后,小侄女升学走了,这所小学又留下秀贞老师一个人继续独自支撑着。对于解放前在私塾只读过古文的她,现在要按新要求教好各门课程。一个人既当校长,又当老师,还兼工友,炊事员,要办好这所学校谈何容易!伸手向上级要人吧,刚刚解放,还正在抗美援朝,中阳这样的山区县教师奇缺,好多村还没教师,办不了学呢,哪可能给这样一所初小再派教师呢?像秀贞这样的女教师,全县也只不过两三位。面对办学的许多困难,秀贞感到无助,又感到无奈,她思考过,她偷偷地流过眼泪……正当秀贞不知所措的时候,县教育局领导找他谈话,鼓励她挺起腰杆战胜暂时困难,这对秀贞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刚强的秀贞老师终于挺过来了。当时她已40多岁,人到中

[1] [2]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