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深山里的耕读之家

作者:乔启厚 杨郁有 乔步明

字体: 【


  作为祖祖辈辈居于深山的普通农家乔家,却先后走出了几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他们用生命在各自的历史上书写了闪光的人生篇章。作为乔家的后人,我们为前辈骄傲,更为哺育了我们前辈的祖国而自豪。
  乔家历史的序幕是由我们勤劳的祖先揭开的。
  
  上山开荒艰苦创业
  
  我们祖籍山西省中阳县下寺头村(现属柳林县)。19世纪中叶,清朝道光年间,我们的老曾祖父乔福有弟兄3人,因生活所迫,在中阳县西山的荒山坡上开荒种地。弟兄3人从早到晚不停歇地干下来,也几乎看不到什么效果。赶上冬季冻土就更难啃了。后来乔家就在这荒山上的邢家岑村扎了下来。这里土地贫瘠、严重缺水,饮水要到老远的山沟去挑,村里的后生们早晨天不亮动身,赶大饭时才能挑回一担浑浊的泥水,需澄好长时间才能饮用。从很深的山沟往山上挑水时,中间只能休息一次。因为在这条近乎于“羊肠小道”的山坡道上,中间只有一处仅能放下肩上担子的一小块平地。其余都是陡坡。若你想放下担子在陡坡上休息一下,水肯定会洒个差不多,水桶停不稳会滚下山去,更可怕的是扁担拉拽的连人都会滚到山坡底下,小孩子担水就更危险了。所以担上一担水再怎么坚持不住也得咬牙再咬牙往上走,绝对不能在陡坡上停歇。这里主要靠雨水,家家户户都备有大缸、木槽等接雨水的工具。雨水放的时间长了就长满了虫子。这水也照样吃。地里的庄稼更只能“靠天吃饭”,可这里往往是十年九旱,没办法只好求神祈雨,谁知老天也无能为力,庄稼常广种薄收,家家都糠菜半年粮。
  村里人住的土窑洞,烧的柴茅草,穿自己纺织的粗布衣,染布用树叶和黑豆皮,洗衣用白土子(白垩)或灰吊草,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两条腿,上年纪的人顶多骑个毛驴。邢家岑村距中阳城30多里山路,步行一早走赶天黑才能到。不少人一辈子都没进过中阳城。山里的豺狼、野猪等野兽常在村里自由出入。晚上家家户户窗户上都得挂几只箩筐,据说野兽怕箩筐。可箩筐也不是万能。村里野兽咬羊、吃鸡、叼小孩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村里通常都不超过10户人家。村里人个个都不识字,过年写对联时就用碗底蘸锅底黑,在红纸上印几个黑圈圈即成。
  就这样一个邢家岑村,乔家几代人都在这里辛勤劳动、繁衍生息。上山后的第二代人、我们的曾祖伯父乔学盛自己没文化,却喜欢让孩子读书。他热心文化事业,在邢家岑村与石狮岑村之间,主建龙王庙,还修了上庙和下庙。为修庙老人吃住在工地,5年没回家。当庙修成后,他往庙宇的戏台上一坐,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因为兴奋过度,老人突然猝死在戏台上,演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幕。为纪念他,后人将他埋在戏台的对面,以便让他老人家能经常聆听戏台上的大戏。
  清朝咸丰、同治时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曾祖父乔学颜为了生计,仍然带领全家一镐一镐地在山上开荒种地。他还常为穷人办好事,在中阳西山深处大桦场山神庙放了几口大水缸,自己花钱雇人往缸里担水,以供过路行人饮水解渴。
  光绪年间,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进一步开放商埠,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受到冲击。到乔家上山后的第三代人、我们的祖父乔显荣时,他思想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想努力发家致富,努力在邢家岑开荒种地,面积逐年扩大,山地达100多亩,还建了山庄油坊一处。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和村里人一道将山上的中草药、山货、粮油等担挑到中阳城、柳林镇去卖,他用换来的钱在下寺头村买了平地100多亩,修建砖窑洞、瓦平房数十间,骡马大店一处,还去在柳林镇开设杂货铺。在他及全家的辛勤努力下,乔家已成了当时在中阳县、柳林镇颇有名气的善良的耕读之家。但因家中无官无势,经常受地痞、恶霸、贪官的欺压。乔显荣行善积德,经常修桥补路、建庙、盖学堂。所生三男七女,他都费尽心机地培养他们成才。
  
  深山冒出个科举拔贡
  
  长子乔乃刚1887年出生,他正赶上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乔显荣受新思潮的影响,打破了邢家岑祖祖辈辈文盲村的惯例,让儿子乃刚从小就在中阳崔家岑有名的杨氏私塾读书。乃刚自幼学习刻苦。在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考取拨贡。从深山里冒出个清朝拔贡,这在中阳县的历史上尚属首例,乃刚考完从京城回到中阳县山城时,沿街旌旗招展,众民欢迎,鸣锣开道。回家后父母很为儿子高兴,他们杀猪宰羊,热烈庆贺。但因当时世道正乱,乃刚年纪又轻,父亲叫他在家务农养生,等到而立之年通达事理后再外出当官。老人对儿子的未来寄托着厚望。
  乔乃刚在家农忙时下地于活,农闲时白天在家编写各种农用“杂文”,抄写各种古文,名诗、名画等。夜间刚和乡亲们谈天说地,论古比今。他说得头头是道,乡亲们听得如醉如痴。
  后来乃刚又应邀回到崔家岑杨氏私塾任教,尽心竭力、积劳成疾。1913年春节回家路过深山老林时,经不住大雪寒风,回家后重病早亡,终年26岁。全家悲痛欲绝,众人都为这位才子的早逝而惋惜。
  
  积极支援抗日前线 精心抚育革命后代
  
  次子乔乃毅1893年出生,读过几年私塾。民国15年(1926)父亲去世后,乃毅就经营起乔家的所有产业,他勤俭持家,和气生财。在老人们的言传身教下,乃毅继承了先人的遗志。每日早起到处拾狗粪,碰到骡马大粪,就用身穿的长袍包起来拎走,送到地里。看到寺庙、桥洞、道路坏了,就领长工去修缮。得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有困难,就衣食相助。中阳、柳林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知道下寺头村有个乔财主是位善良的人。乃毅孝敬老人也是出了名的,他孝敬继母胜过老人的亲生儿子。
  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入华北。1937年秋冬,革命志士张定一等人成立“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在晋西北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乃毅给了大力支持,张定一等人及战士们近百人,吃住在乃毅家达半年之久。他腾出自家骡马大店让新兵操练。新兵训练了一批又一批,所以训练场地的气氛紧张严肃。官兵都很认真。新兵们军歌嘹亮,步伐整齐,舞刀弄枪,实弹射击,个个威风凛凛。乃毅观看新兵演习,经常乐得合不拢嘴。他为自己能为抗日出力而欣慰。
  1938年初,张定一夫妇急着要去延安,将自己刚出生不满月的长子,送给乔乃毅家抚养。临走时给孩子取名“抗日”,叮嘱保护好革命后代。乃毅家不负重托,对孩子视若掌上明珠,精心呵护。又给孩子起一名叫“厚厚”,含意是厚道、忠厚。乃毅夫妇竭尽全力,保护并抚养了这一革命的后代。患难见真情,这种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大大地鼓舞了乃毅全家,并带动了全村群众积极支持抗日前线。
  1938年山西吕梁地区(当时称晋西北)的离石、中阳、柳林等地分别由3种力量占领,柳林镇由日本宪兵大队占领,每天夜间偷袭小村庄。中阳由日伪政府军占领。只有中阳北山到离石周边垣头上的山区是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