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我所知道的河北省会三次搬迁

作者:王德彰

字体: 【

久,即赶上了夏收,省文化局组织下属单位去北郊农村参加夏收劳动。又勾起我在保定读书时到满城江城和清苑南大再参加劳动的亲切回忆。
  只是,这次省会在保定的时间非常短,仅一年多的时间。又迁来石家庄。
  
  1968年2月:省会由保定迁来石家庄
  
  众所周知,省会自津迁保后不久,各路人马刚刚在古城落脚,甚至可以说征尘未洗,便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定形势之乱闻名全国。
  1967年1月,省委、省人委被省会“造反派”非法夺权,再加上“砸烂公检法”,各地方政权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随之武斗步步升级,“造反派”持枪在古城横行。武斗一起接一起,昼夜处处闻枪声,至今想起来还令人不寒而栗。为了减少混乱,形成一个有权威的、全省统一的领导核心,1968年1月16日至28日,北京军区在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会议认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大革命’走在了全省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此。建议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
  1968年1月28日筹备会议结束时,郑维山、李雪峰署名向中央呈报《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情示报告》,第二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即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并同意河北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4天之后的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即在石家庄市成立,石家庄从这一天起遂成为河北省会。省革委的成立和省会的确定,自申请到批准,再到完成,前后仅用7天时间,速度之快,工作效率之高,是相当惊人的!
  河北省会为何从刚刚落脚的保定搬到石家庄,而且从申请到落实时间这样短促?近见某报有文章称,当时的“客观因素”有两个:“一是省会刚从天津搬回保定才一年多,各项工作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容易继续搬迁;二是到1967年底,保定两派造反组织矛盾激化,冲突四起。社会环境极其混乱,严重影响了作为省会领导全省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作用。”从实际情况看,这两个“客观因素”中,第一个难以说是“因素”,因为“容易继续搬迁”,不论多么“容易”,总还是比不搬迁要麻烦;第二个“客观因素”说得贴题,但没说到点上。实际情况是,当时各地都分为两派群众组织,都是“冲突四起”,相互厮杀,这种情况不唯保定;但保定的两派特殊,各有支持者,所以腰杆都很硬,斗起来势均力敌,难解难分。而在石家庄,虽然也分两派,但其中一派势力较小,更无支持者,而另一派人多,有支撑者,即“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全市形不成“两军对垒”,所以势力既小又无支持者的一派,一打即垮。1968年春天,我从保定来石家庄办事,切身感到这里比保定大有安全感,出口气都舒畅。说白了,在保定那样混乱而危机的情势下,要想成立革委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甚至连会也开不成,所以只好在石家庄成立。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他都不能称之为“理由”。从文革中过来的人。对这种情况都一清二楚。笔者认为。当年保定若不是因为那种特殊情况,省会不会搬迁石家庄;至于以后搬不搬,那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自1968年2月起石家庄成为河北省会,但从当时的河北领导人到普通干部职工,一直有“再搬回去”的念头。就在石家庄作为省会两年多之后的1970年下半年,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就有了迁回保定的动议。这年9月29日,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经石家庄,找省革委负责人李雪峰等人谈话,问及“河北省会设在石家庄好,还是设在保定或天津好”时,李雪峰从战略角度出发。回答说石家庄离太行山近,太行山很深,认为还是石家庄好。
  但问题并没到此为止,保定的“省会情结”仍在继续。1971年,我已在省直一事业单位工作。记得这年春天,一些已分配到省直部门工作且已在石家庄安了家的同志,议论纷纷,想调到石家庄市有关部门。问之“何故”?答曰:“听说省会又要搬回保定,刚有了窝,可别再折腾了!”坊间的“小道消息”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不久即从正道消息得知,1971年1月,省革委领导人曾向中央请示。认为河北省会还是搬回保定为好。中央政治局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周恩来总理批示,“河北省省会不要再迁”。
  这样,自1968年2月起河北省会便一直设在石家庄,至今已整整40年矣。
  从理论上说,1968年2月省会搬来石家庄,但实际上,当时除省革委和必不可少的一些省直职能部门在石家庄开展工作外,省直机关大批干部职工并未来石家庄,其户籍关系、家属依然在保定或天津。到1968年10月,省直机关于部才开始从保定来石家庄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两派实行“大联合”,半年后又先后分赴各个“五七干校”和农村搞斗、批、改,一直到70年代初期,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才陆续抽到省城工作,还有不少人或继续留在干校,或到农村插队落户,或转到汉沽农场。我所经历的是:省直文艺界1968年10月从保定到石家庄某部队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69年6月到栾城农村参加劳动,9月进隆尧县唐庄农场“五七干校”(河北隆尧监狱)。几年后一些同志才陆续在省直有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些同志去了保定、邢台、天津等地。如著名作家梁斌和诗人田间。1969年9月进唐庄农场“五七干校”;1971年冬初二人到根治海河工地劳动,不久又回唐庄:1973年冬初二人又被转移到汉沽农场,在这里梁斌偷偷写《翻身纪事》。1975年夏天,梁斌到省委党校学习班,是年底回天津养病。直到1976年夏天。梁斌来石家庄例行“检查”程序后,才被宣布“解放”,随后他去了天津,河北又少了一位文学大家。
  省会这次由保定搬石家庄。损失惨重,许多单位的财产文革武斗时已被“造反派”洗劫,搬家时连办公桌椅也没有,来石家庄后一切重置。我所知道的省话剧院刚竣工的剧场、省歌舞剧院的排练场、河北戏校的剧场和专用练功场地,都留给了保定的非艺术单位,来石家庄后一切重建……有些同志叹曰:“搬吧!家底都折腾空了!”
  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40年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市容市貌日新月异,一个市区人口已达230万的新型的、现代化的大城市正在燕赵大地上崛起。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我想,如果从1958年起,省会不搞这3次大搬迁,保定也会有很大发展。
  
  责任编辑 齐玉东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