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我所知道的河北省会三次搬迁

作者:王德彰

字体: 【


  2008年2月3日,是石家庄市成为河北省会40周年的纪念日。40年,从时间看并不算很短,但石家庄作为省会。与其他省的省会相比,却是很晚的。在全国所有的省中,成为省会城市最晚的是海南省的海口市,其次便是石家庄。
  不仅是河北省的省会建在石家庄时间较晚。而且河北省会自1949年诞生后。短短的19年的时间历经3次搬迁,这在全国的“省会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过来人”,我经历了河北省会的3次搬迁,在石家庄市成为省会40周年之际,脑海中不由得翻腾出以下回忆。
  
  1949年7月:省会建在古城保定
  
  从国家行政区划来说。“省”是我国地方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域单位,省会城市应是这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就是说。省会建在本省哪个城市,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大有学问的。
  在解放战争中,河北省境内实行的是根据地性质的区划,计有冀东、冀中、冀南3个行政区。经过了3年的解放战争。1949年7月12日全省解放。为了加强统一领导,安定群众生活,恢复发展生产,并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这3个区的党委,组建中共河北省委。16天之后的7月28日,华北人民政府也发布命令:决定重新恢复河北省行政区,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撤销原来各根据地性质的行政区划。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和华北人民政府的命令,1949年7月12日和8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继在古城保定成立,保定即成为解放后的第一个省会。
  解放后的省会选在保定,应该说是最合适的。一是从地理位置上看。保定居河北省中部,交通也方便;因为作为省会,如果在全省版图中位置太偏,那显然是不方便的。二是保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外知名度高。具备作为省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在此就人所共知的一些情况,说说保定。早在宋代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保定就升为保州。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又升为顺天路(路为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保定府。至清代,成为直隶省治。保定市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众多。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108处。建于明代的现存全国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即建在保定市中心。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在直隶设总督,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凡187年间在保定直隶总督署任职的总督前后共74人、99任次,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如刘墉、那彦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保定还有建于元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建于金代的大慈阁……在我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始建于保定东郊:至于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育德中学和“红二师”的革命传统,更是闻名遐迩。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大专院校数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居全国中等城市之冠;市区千人科技人员。拥有量居全省第一……这些,均彰显着保定政治、军事、文化的深厚积淀。保定的近现代工业发达,商业老字号、名字号也很多:建国后50年代建立的电影胶片厂、化纤厂等西郊八大厂,至今还多是河北的龙头企业。
  可以说,当年选定保定作为河北省会,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众望所归。
  我于1957年考入保定一中,也算过上了“省会生活”。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力争考上大学,至于所在地是不是省会,与之并无直接干系。不过,身在省会,也有许多优越性和方便之处,比如可以及时看到省级和省会的报纸,参加省直有关部门的活动。当时的报纸极少,且都是4版,如《河北日报》(对开4版)、《河北青年报》(4开4版)、《保定日报》(4开4版),一大早就贴在一中校园的报栏上,早晨即可看到。那时的中学生没有多少课外读物。除少量图书外,就是读党报。
  记得1958年春日的一天,《河北日报》上刊登一则消息,说是某日(星期日)上午10时,河北省文联的作家们在裕华路新华书店前与读者见面,还举办“买刊签名”活动。一些爱好文学的同学看到这个消息,很是兴奋。星期日9时早饭(当时学校时兴星期日两顿饭,上午9时,下午4时)后,我和十几名同学早早来到书店前,那里早已挤满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几百号人。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其场面不亚于现在的“粉丝”追“超女”。诸位知名作家到场后,人群一片欢呼。记得刚担任省文联主席不久的著名作家康濯穿着一件呢子大衣站在凳子上,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讲了许多话,现在基本上都忘了,但有一句我终生难忘,他大声说道:“我们的《蜜蜂》成了马蜂了……”(1957年1月至1960年6月,省文联文学刊物叫《蜜蜂》;反右时,以文联主席刘艺亭为首的许多作家被打成了右派。)这句话的意思是,反右前文学刊物《蜜蜂》被右派分子把持,像马蜂一样放毒蜇人。
  康濯讲完,人们拥挤着争购当月出版的《蜜蜂》杂志,随后由康濯、张庆田、李满天、张朴等著名作家在刊物封面上签名。我挤了一身汗才买到刊物,并由作家们签了大名。后多年保存着这本刊物。可惜,文革中在保定被“造反派”洗劫单身宿舍时,连同所藏几百册书籍被掠走。
  省会在保定时间并不长,不到9年,即迁往天津。
  
  1958年4月:省会由保定迁驻天津
  
  1958年2月7日,国务院第七十次会议决定,将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4月18日,第一届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根据省人民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决定将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
  当时,正值“大跃进”的启动阶段,生产上的“跃进”已显露出新的态势。为适应“跃进”形势,省委就省会迁津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大家认为省会由保迁津好处多多,如天津是大工业城市,而河北工业落后,省里仅依靠中央调拨和本省现有工业,不能解决生产“大跃进”之需。事实上也是如此,自1956年春天河北省农业合作化后,已经感到没有大城市做依靠,发展是很困难的。而天津成为河北省会后,有了这样一个大工业城市作为依托。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大有好处。现在,农业“大跃进”,工业也要“大跃进”。省会搬津后,工农业就可以“同时并举”了……
  有了以上这些共识,全省上下很快行动起来,并成立了搬迁委员会,对省会搬迁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从1958年三四月份始,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及各局(委)开始搬迁。
  1960年7月,我在已不是省会的保定的一中毕业,考入已成为省会的天津的南开大学中文系。9月1日入学,学业5年于1965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了驻天津的河北省戏曲研究室(今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前身)做戏剧刊物编辑。由于我自此凡28年一直在省直文艺单位供职。自然就有了随省会由天津再搬回保定、又由保定搬到石家庄两次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