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7年第3期

黄河岸边的骇世奇俗

作者:韩振远

字体: 【


  可惜这种场面现在已经看不到。
  
  我曾不止一次见过祈雨仪式。在庄稼人看来,上天诸神中,没有一个是庄稼人能够得罪得起的,个个都像个喜怒无常的暴君,一不高兴就会给下界百姓带来灾难,需要恭敬小心地服侍。小时候,我曾看见过祖母祈雨的情景。在院里的砖地上摆上供桌,香炉,燃起香柱,再献上各种美食,在毒烈的阳光下,祖母虔诚在跪在蒲团上,三拜之后,双手合在胸前,念念有词。在河边工作那几年,我还见过更加虔诚的祈雨仪式。一群老人跪在龟裂的池塘底,在如火的阳光下,面对蓝天,不停地祷告,其间不时有人被晒得昏死过去,抬离后,其他人继续在阳光下祷告,直到老天降下雨的那一刻才会停止。
  天旱的时候,塬上的阳光格外炙烈,庄稼打着蔫,在微风中吱啦啦响,划一根火柴就能点着。眼看着一年的收成被老天爷化成乌有。庄稼人望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仿佛看见主祀降雨的龙王爷躲在炫目的阳光后面,像小人一样窃笑着,幸灾乐祸,丝毫没有怜念苍生的意思。年复一年地祷告后,河边的鲁莽汉子们终于耐不住了性子,破口大骂之余,渴望有一个自己的神,一个能够制服所有与庄稼人为难的神的神,于是,就出现了“马角”。
  就像所有草莽英雄一样,在没有得到承认以前,连他们也不敢承认自己地位的合法性,“马角”就像个没有朝廷封赐的官一样,在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并不高。但法力奇异,骁勇易怒,像孙行者一样,愤怒之下,能翻个跟斗云冲上天庭,揪住龙王老儿的胡须一顿臭揍,看你下不下雨。与跪在地下乞求相比,这该是何等痛快。这情景,会让人想起村里的莽撞汉子,也会让人想起情急之下无可奈何越级上访的乡民。
  沿河各村每年上“马角”的有数十人,想想看,若都冲上了天庭,围着龙王爷,凶神恶煞,怒目而视,齐声喊打,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河边命令假扮的龙王灌水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景象的体现。在对待神的态度上,庄稼人也会像对待暴君一样,揭竿而起。“马角”,其实就是一种造了龙王反的神,一种庄稼人自己想象出来的能为自己做主的神。选择春节期间“扎马角”,就是要告诉天上的神灵们,这一年别找不自在,最好风调雨顺,要不当心那蒜辫一样粗的长鞭抽上来。
  临猗、万荣一带流传的祈雨歌,表达的就是这种情绪。
  
  龙王爷,请你哩,
  不过三天要雨哩。
  厦上瓦儿晒红啦。
  屋檐骨朵火着啦。
  锄田哥哥渴死啦,
  八十岁婆婆饿死啦。
  金刀子,银刀子,
  下雨就在今早起。
  金香炉,银香炉,
  下雨就在今晌午。
  金柜桌,银柜桌,
  下雨就在今后晌。
  金灯盏,银灯盏,
  下雨就在今黑间。
  金板车,银板车,
  下雨就是今半夜。
  一点一马勺,
  两点一池泊。
  三点一黄河。
  下他个,七天八夜九后晌,
  第二天早起可续上。
  井水要和井口平,
  池泊不满你别停。
  雨水能渗三尺地,
  我给你唱上三天戏。
  龙王爷,你听着,
  你不下雨小心着,
  拔你胡子扳你角,
  要你龙王做什么!
  
  好一首歌谣,听口气,哪里是在祈雨,分明就是上司命令下属,对龙王爷真是软硬兼施。
  吕梁山一带也有类似的祈雨仪式。在久旱无雨的日子里,庄稼人会把庙里的龙王爷抬出来,一路用藤条木棍抽打,然后放到太阳下暴晒,让龙王饱尝焦渴之苦后,生出悯农之心。期间天天抽打,天天责骂,直到降下雨来。
  与“扎马角”一样,这些举动都是要表明人的强悍,向大自然,向冥冥中的神灵显示人类的不屈。泰国人祈雨的办法更绝,竟搬出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希望借这个著名恶人的名字,镇住老天爷,让久旱的大地早得甘霖。
  任何对神灵的祈祷,都是人类被自然驯服的结果,起源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如今被恭而敬之的龙、凤、麒麟,都是这么来的。在我看来,“扎马角”应该是一个特例,不去崇拜天地自然,不去磕头烧香,而把人塑造成最有威力的神,本身就说明了“扎马角”的特异之处。“马角”最初是一种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如今谁也说不清,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河边的庄稼人敢于从精神上挑战自然胁迫自然,虽然也荒谬虚妄,但比起那些龙图腾、鹰图腾、狼图腾、虎图腾之类好像更耐人寻味。
  
  “马角”尽管凶悍得可以震慑天上的神灵,毕竟是乡亲们自己扮的,就没有了平时对各路神仙的那种恭敬虔诚。乱哄哄的人群里,“马角”们做出的动作尽管一本正经,还是引起了周围人的一阵阵轰笑。一个汉子跳进了圈子,躲闪开挥来的鞭子,拐弯抹角向“马角”靠近,一副笑嘻嘻的样子。“马角”一手晃动着钢叉上的响铃,与汉子对峙,左右移动着身子,像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一样,不时夸张地向汉子刺过去。突然,汉子朝前猛扑,伸手朝“马角”屁股摸去,“马角”急忙躲过,另一只手里的长鞭朝汉子身上抽去。这滑稽好笑的场面叫逗“马角”,是每年“扎马角”必须有的一道程序。据说,摸了“马角”屁股的人,既可以福佑一年平安,还可以显示自己比“马角”更强悍。戏弄“马角”,其实等于在戏弄神,你不是厉害吗,我比你更厉害。因而,逗“马角”的汉子不惜重重挨上几鞭,也要摸到“马角”屁股。到这里,已经有了游戏的成分,“扎马角”也已近尾声。
  鼓乐声又响起来。“马角”们冲出人群,一路挥舞着长鞭朝一户人家跑去。那是一户刚盖了新房的人家,要请“马角”们去踩院子驱邪。
  旁边一位老汉说:“今年盖新房的人家多,各家都想把‘马角’请去踩踩院子,图个吉利。”
  我最担心的还是“马角”嘴里扎着的钢钎。问:“那两根钢钎就一直扎在嘴里吗?”
  老汉瞪我一眼,说:“看你说的,去掉钢钎就不是‘马角’了,人家还请他做什么。”
  我问:“这么长时间,钢钎一直扎在嘴里,不疼吗?”
  老汉说:“不疼,时间一长就麻木了。”
  那面,踩院子的鼓乐声仍在响,院当中的桌上,摆满了各种食品,那本是供给“马角”们的,可惜嘴里扎着钢钎的“马角”一口也吃不上,只便宜了那些掠鞭的姑娘们。门前围满了想看个究竟的人。主人关上了大门,一些孩子爬上了围墙,一声接一声地喝彩。按风俗,“马角”踩完院子,要在主妇屁股上抽几鞭。在一座刚踩完的院落前,一个年轻媳妇对丈夫说:“刚刚美美挨了三鞭子,那家伙真抽哩!”言语里,似乎带着几分满足。
  打麦场上,人们似乎还意犹未尽,一堆一伙地站着,等“马角”们出来。
  我和朋友们离开了村子,穿过宽阔的河滩来到了黄河边。眼前的河水浩荡南去,几只渡船在岸边晃动,一副悠闲的样子。这是个古老的渡口,叫北赵渡。过了河,那面是陕西合阳县,往上走十几里,有著名的司马迁墓葬,隔河相望,河这边则是另一个著名的祭祀场所万荣县后土祠,祭祀的对象是主管大地苍生的后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当地政府都要在那里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仪式。在沿河一带的乡亲们看来,那也只是一场热闹,碰巧有闲暇,带上老婆孩子去看看也就完了,过后不会再想什么。要论过瘾,论企望值,乡亲们还是宁愿相信自己参与其中的“扎马角”。
  望着河水,我再次想到了“扎马角”这种特殊的民风与这片土地和这条河是一种什么关系,也许,正是这片土地的贫瘠,使这里的庄稼人永远也不能从对自然的崇拜中解脱出来,而磅礴的大河,又给了他们强悍不屈的个性。这条大河孕育出的庄稼人,不可能造出王母娘娘、嫦娥那样温柔慈祥的神,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炼石补天的女娲、怒触不周山的共工和开弓射日的后羿。再还有,就是他们自己的神——“马角”了。尽管年复一年的“扎马角”,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福运,但至少要比伏在地上三叩九拜来的痛快些。
  我想起了《山海经》中的夸父,远古时代那位与日逐走的汉子,难道只是像文人们解释的那样追赶太阳?看了“扎马角”,我明白了,他分明就是像“扎马角”的汉子一样,要驱走太阳,带来雨露,他手里的那根“杖”,分明就是一根驱赶太阳的长鞭。
  这几年,“扎马角”已经由单纯的民间祈雨仪式演变为带有祈雨驱邪性质的红火热闹,每年元宵节前,各村都要竞相上一次。即使只是闹红火,沿河一带与其它地方也不相同,常常在热情中带着一股憨劲愣劲,你们村今天能上十个“马角”,我们村明天说不定会上二十个。哪一位年轻人若是因为害怕不敢上,会像当了逃兵一样,被全村人看不起。“扎马角”,变成了村与村,人与人之间勇气的比拼。还有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有的年轻人为显示骁勇强悍,竟用火箸或匕首从面颊刺过去。还有的干脆怀里抱上耕地用的犁,把犁尖插进嘴里从面颊上刺过。
  黄河的迅猛和黄土的厚重,造就了这一带庄稼人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一走进这片土地,会发现这里的庄稼人带着一种说不上来的特殊个性,憨直中夹杂几分狡黠,外面的人把这叫“荣河憎”,所谓憎,学者的解释是争强好胜,机智而又悖于常情。看了“扎马角”后,我觉得至少还应再加上愣和愚执。不顾一切地愣,认准死理不顾一切地坚守。这是沿河一带庄稼人的可悲处,也是他们的可爱处。
  
  “马角”们的各种表演进行完后,还要回到麦场拔去嘴里的钢钎,这叫“回马”。回马前,要由主事的老年人用调侃幽默的语言对各个“马角”的表现进行评价。“马角”们听完主事人的评价后,动手拔去钢钎并不容易。按照规矩,拔钢钎要坐在由几位汉子抬着的椅子上进行。这时,周围会有许多逗乐取闹的年轻人再次来戏弄“马角”,拦挡着,推搡着,不让“马角”坐上椅子。即便坐上去了,也会被一次次推下来。如此反复几次,甚至几十次。在哄闹声中,“马角”总算把钢钎拔了下来。这时候,天色已是黄昏,热闹了一天的“扎马角”也该结束了。
  明年,还会有许多年轻人再去重复这一切。
  我们的车往回返时,正赶上看“马角”的人流涌过来,都陶醉在“马角”带来的刺激中,不时有人仰天长啸,整个村庄都处于亢奋状态,连那面的黄河,村里的房屋都好像手之舞之,一位朋友对司机说:先停在一边,这时候全村人都有英雄气,一不小心,敢把咱这车砸了。
  
  韩振远,作家,现居山西临猗。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家在黄河边》、《遥望远古》等。
  

[1]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