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师验证| 初语教师验证|扬州教师验证|快速获积分| 宣传获积分 微信宣传得积分| 积分换VIP |积分来源
唐老师网站
唐老师网站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资源库服务。有希望合作者,请联系我们。 合作内容:1.资源共同开发、宣传、使用。2.网络与语文教学结合技术支持。3.宣传推荐学校、机构、个人及产品。4.为本站用户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5.其他合作内容。

TOP

成功
2009-05-17 13:44:21 来源:唐老师网站 作者: 【 】 浏览:7616次 吐槽:0
最近浏览过的会员: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唐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与此同时,季羡林兼治梵文文学,翻译出版了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1956)和《优哩婆湿》(1962),并撰写有《印度文学在中国》《印度寓言和童话的世界“旅行”》《<五卷书>译本序》《关于<优哩婆湿>》和《<十王子>浅论》等论文。

季羡林进入古稀之年后,他的学术生命仿佛进入了黄金时期。尽管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缠身,他依然故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勤奋写作。

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季羡林表达的是一种历史的、宏观的看法,也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反拨。

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中国东方学有季羡林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实为中国东方学之福祉。

背景资料

论述成功之道的文章很多,对这一问题,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尽相同。作为著名学者,作者对成功的理解其实很平常,这中间有许多体会是不用细说的。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成功的各种因素,在充分的比较之下,突出了问题的关键,因此有关“勤奋”的论述就更显得有说服力。

【文题说明】

作者积七八十年的经验,得出了对成功的独特见解: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其中天资和机遇都不能依赖,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中心思想】

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做学问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写法分析】

作者有独特的见解。文章谈的是常见话题,作为一位过来人谈成功之道,本文贵在有独特见解。人们对“成功”的认识会有所不同,也会有独特的体会。作者并不囿于前人的论述。韩愈和王国维都是伟大的学者,他们对成功之道,都强调了勤奋这一决定因素;本文作者积自己成功的经验,从个人角度试图更全面地探索成功之道,在强调勤奋的前提下,也提醒读者注意正确地评估个人天资,不作过高预期,注意不失机遇。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认识提供给读者参考,有助于读者全面地思考这一问题。

本文大题小做,要言不烦。如果全面系统地论述成功之道,写成洋洋数卷也未必能说清,要想在一篇文章中说清这个问题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择其要点,写出最有价值的认识。

阐述观点,分析问题,重要的是让别人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议论的风格可以不尽相同。本文用的是“谈话式”。作者写作本文时,已近九十高龄,本文是一个“过来人”写给比他年轻的人看的,是一位学养高的前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作者是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他一生的治学经历,对后人很有启发,然而他不会傲慢、教训人,不屑卖弄吹嘘,不肯说假话,在把自己的心得告诉读者时,语重心长,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亲切自然。

论述问题用谈话的方式,却并不随便。如关于文章的主旨,说“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在讽刺文革中“天才批天才”时,说“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至今不解”;谈到一些人自我感觉过好,则说“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在说到机遇的重要时,说“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认为“三种境界说”有不足,则说“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等等。举重若轻,从容不迫,分寸感很强。

【难点分析】

(1)作者关于“机遇”的解说。

留德10年,是作者一生治学的重要阶段。作者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并非仅仅指类似留学的机遇,而是指一切可能对人生产生影响的机会,认为人要把握住有利于发展的机会。

(2)对“三种境界说”,作者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说的,将第一境界解释为“预期”,也可以简而言之,称之为“立志”;第二境界从文字的意思看,是写追求,作者解释为“勤奋”,也是准确的;第三种境界是说成功,本意中也包含“真理往往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有在寂寞中奋斗,才有可能成功”的意思。

(3)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

有关“天资”的解说,学生有可能产生误解。作者在这里仅仅是认同“人与人有天赋的差异”的观点,并没有把它作为成功的先决条件。人与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受到的精神熏染也不尽一样,因而在理解与感悟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作者自小生活在农村,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并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如果他“认命”“顺乎天意”,那就不会走治学的路。作者在下一段中又说“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表明了他的态度。

(4)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发生过关于“天才”的一场争论,并上演为一幕政治闹剧。林彪在20世纪60年代,怀着个人目的,称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鼓吹学习毛泽东著作“立竿见影”“一句顶一万句”,实际上是吹嘘自己是天才。起先毛泽东默认了这种提法,到了1970年庐山会议前后,毛泽东发现林彪的野心,开始组织批判“天才论”。

(5)补充词语注释。

①囊萤、映雪:据说晋朝车胤,幼时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夏夜捉萤火虫放入布袋,凭着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读书。后博学多通。晋代孙康,好学而家贫,于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

②悬梁、刺股:悬梁,西汉人孙敬,好学,读书至夜不息。为不使自己瞌睡,用绳系住自己的发髻,悬于屋梁,坚持多年,后终成—代名儒。刺股,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发愤读书,日夜不息。疲惫欲睡之际,以锥刺自己的大腿,驱除睡意,勤奋学习。

③《进学解》:唐代韩愈的名篇。是韩愈散文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文章采用主客问难的赋体形式,假借国子博士与学生之间就勤学成才、必有所用的问题展开一场问难,揭露朝廷不辨贤愚、压抑人才的事实,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文章幽默含蓄,妙趣横生,其中的一些话后来成为成语。

(6)三种境界原词。

蝶恋花(一为《鹊踏枝》)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一作《凤栖梧》)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重点分析】

一 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这是他的体会,你能替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你虽然才读到九年级,对此也可以有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见解,你如何看待这两个“无能为力”?如果你不完全同意他的意见,可以修改或作些补充。

作者说“无能为力”是指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人也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但是人不甘于落后,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来”,但是机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一样要靠主观努力。

这两句话可以修改。作者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这里的“无能为力”用语消极,仿佛束手无策,只能坐等“机遇”;可以从“天资只能靠‘天’吗”“机遇未必不能创造”的角度考虑,作适当的补充。

二 下面两句中的“不敢”意思—样吗?

1.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2.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两个“不敢”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不敢”鲜明地体现出作者对“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的鄙夷之情。后一个“不敢”是作者对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的评价,用语很有分寸感,既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又体现出对前辈的尊敬之情。

*三 课文中转引的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言论,要反复诵读,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对文中转引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可以有不同的诠释,这三首词的原意并不是说“境界”的,王国维是借用来打比方说道理,说明人生成功的三种境界,是很有眼光的。学生只要能说出“立志”“追求”“获得”的大概意思即可。

“众里寻他千百度……”本意说要找的人却不在热闹非凡之处,只是静静地立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如果学生认为“有志者总是在寂寞中走向成功”“真正的成功者是守得住寂寞的”,可以视为有创意的回答。

相关搜索
中搜索:成功
中搜索:成功
中搜索:成功
51
Tags:成功 分享网友:唐老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吐槽】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创造学思想录 下一篇多收了三五斗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图片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章

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贡献者排行榜(感谢“唐老师们”)

您正在浏览:成功 需要更多请站内搜索,还是没有请免费向我们索取。
唐老师网站**********************一线语文教师互动分享***************部编版统编语文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版权申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Copyright © 2009 - 2013 520yuwen.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5032846-1号
站长:唐桂荣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062号

本站与www.yz110.com同为“唐老师网站”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