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7年第2期

“江河十年行”日记(2006)

作者:汪永晨

字体: 【


  张宗洲形容自己今天的生活倒也实在:“一天三打扮,一嘴肉来一嘴饭。”他说的一天三打扮,形容的是有衣可穿,可换。这是他曾经认为的共产主义。张宗洲说自己当年的希望,靠着二滩电站的建设,已经都实现了!
  村里其他人呢?张宗洲说:大多数村里人都是在原有的土地就地上移。搬迁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怎么好,在用水和地力方面,移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江河十年行”的记者把移民目前存在的问题提给赵辉副市长时,副市长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赵辉说:钱不能总往少数人的口袋里装,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二滩是雅砻江将要建的21个梯级电站的第一个,虽然移民不多,但是在今后的建设中,对新老移民实行的参股制已经有了可行的方式,就是让利益受害群体享有相应的股份。赵辉说,这是很多国家对移民的政策,在我国也有人提出。
  赵辉同时承认,在移民问题上,攀枝花市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建坝,重要的是如何在建设之初,就建立一种让地方百姓受惠的政策和机制。让地方分享到水电站建设的利益。
  如今,攀枝花市对老移民采取的补救办法是,让政府部门每个单位包一个村。2006年市发改委拿出了50万元人民币,帮助他们帮助的那个村修了路。科技局负责的那个村,采取的办法是传授科学的种植和养殖的技能。
  移民,就是要让被迁移的人“移得走,住得下,富得起”。赵辉说。
  没有能采访到那些受惠的移民,对“江河十年行”来说,有点遗憾。
  这位副市长看起来很年轻,与记者们见面的时候,听到他对环保局局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喜欢和志愿者对话,以后我们出去检查工作,你给我把志愿者带上,也听听他们的意见。采访结束时,他再次向环保局长刘富中强调:希望以后能见到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并不像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反对一切水坝。近年来,媒体也好,民间环保组织也好,质疑的是不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法,没有公众参与的大型工程建设,包括对江河的无序开发。攀枝花的领导在未来十年里做得如何,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11月25日金沙江
  不到现场,很难想象长江第一湾的壮观。这是“江河十年行”第一次到石鼓镇的记者发出的感慨。
  长江第一湾,指的是长江从唐古拉山脉流出后,流到云南的石鼓镇拐了的那个120度的大弯。就是这个湾,让长江流向了中国的中原大地,滋养了下游四亿人民。如果不是这个大湾,长江也会像澜沧江、怒江一样流向东南亚,另名为湄公河、萨尔温江。
  长江第一湾的不远处就是虎跳峡。虎跳峡的一侧是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另一侧是香格里拉境内的哈巴雪山,山高谷深。如果在虎跳峡建坝,对于长江中下游各级水电开发都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它们的单位发电成本大幅降低。
  为此,2005年成立了金沙江水电开发公司,规划中的金沙江中下游水电站一共有十二个梯级,中游是一库八级,这一库指的就是虎跳峡的水库,有规划要建成260米左右高的大坝,后因虎跳峡水库这个名字太敏感,改名为蟠龙电站。按规划,将有十万移民。现在还为前期的勘探、论证期间,没有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步。有关部门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不能不十分慎重。
  纳西族学者白郎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说:虎跳峡一带地质活动频繁,加上崖高坡陡,山坡岩层疏松,经常发生坍塌和滑坡,历史上多次因山坡崩坍而引起断流。长江第一湾至虎跳峡这一段河谷则又是活跃的地震带。1996年丽江发生7.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虎跳峡震感强烈,造成的严重滑坡曾导致金沙江断流。
  白朗说,本来金沙江虎跳峡区域天然地质灾害就非常多,即使不修建梯级水电站,在这个地震活动性很高的区域重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就很高,现在修建巨型水电站,其危险性不言自喻。一旦在地质活动频繁长江第一虎跳峡流域修建“一库八级”梯级电站,由于水库空间密度很高,其中一个水库地震,诱发周围较大水库地震,形成连锁反应,后果就不堪设想。
  国务院签署的第409号国务院令,颁布《地震监测管理条例》,2004年9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第一项工程就是针对水库的: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诱发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必须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金沙江虎跳峡“一库八级”梯级电站,坝高和库容全都超出了这个界限。可是现在该区域还没有架设一个区域专用地震台。要修建这样巨型水电工程,至少要提前两年铺设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它们的小震活动。如今,这些工作都没有开展,水电开发商就开始了工程勘探,这会带来什么后患?
  近年来,关于能否在虎跳峡建水电站的争论包括:长江第一湾江流大拐弯的特殊地形是由于河流袭夺形成,大坝建成将阻止金沙江自由流淌,并产生逆江流的南向反推力,将与江流顺流向南的力在第一湾处交汇,又由于大坝将水位提升,合力不断向南侵蚀袭夺从前的故河道,长江可能循故河道向南改道,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在这样的生态脆弱地区建设374亿立方米库容的大水库,还会产生各种人类无法预估的危险,其安全性和潜在的生态灾难不能不高度关注!
  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动植物资源尤其是鱼类资源非常丰富,但从未进行过生物调研;其独特的生物链谱系,甚至连初期调查也从未做过;河谷地区大量的古代石棺及火葬墓群、岩画碑刻、文物古迹多分布于沿江平地,均未进行过系统普查。一旦建坝,所有这些生物资源和文化遗存都将淹没在滔滔江水之下。
  这一地区还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南诏、吐蕃修毁铁索桥、蒙古跨革囊渡江、丽江木氏土司屯戍征战、红军长征过境,这一切也都将随大坝的建成而永远失去其物质依附和想象。沿江地区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线,在历史上连接了内地与西藏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是两者之间的原生性纽带。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贡献了自己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且至今仍在积极地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在这块土地上,纳西、傈僳、藏、白、彝、苗、汉等民族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他们既有着共同的普世价值,又保留了各自的认同和文化传承。这样的文化过程和社区图景对中国乃至世界上处理民族矛盾和冲突有着独特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另外,以石鼓、巨甸和车轴、吾竹、茨科等为代表的古镇和古村落建筑格局保存完好,风俗浓郁,文化积淀非常丰厚。如果筑起大坝,这一切都将要承受灭顶之灾。
  自从2004年中国的环保NGO和国内外媒体关注虎跳峡的几年里,当地村民一直心存深深的忧虑。2006年3月21日,曾有测绘部门的人到金沙江虎跳峡上游丈量土地,结果造成测绘部门的人员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事发之后,当地民众不仅制止了勘测,强烈的举动也影响了有关部门停止了丈量,并在县政府贴出盖有省级部门公章的海报。海报上说明在绝大部分原著民不同意的情况下,不能建坝。
  在长江第一湾那面石鼓旁,“江河十年行”的一行人欣赏了传颂至今的纳西古乐《山坡羊》、《水调歌头》。弹奏着那些古老乐器的手,多是白天握锄把、打铁、做鞋的农民与工匠,晚上聚在一起享受文化给他们带去的享受。
  65岁的李家珍老人,是“江河十年行”将要跟踪采访的第五户人家的男主人。当地的深秋时节,他家的庭院里挂满了黄黄的老玉米。院子里养了一“笼”兰花,亭亭玉立,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李玉珍老人得意地向记者们介绍着那一盆盆兰花的价钱。粗粗地算了算,竟有十多万元。老李的孙子李晓孝已是小学生了。乐器他没学,但他唱的一首古曲使几位记者都流出了眼泪。艺术感染之下的感情流露,有时真是无遮无掩。
  

[1] [2] [3] [5] [6] [7]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