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7年第2期

“江河十年行”日记(2006)

作者:汪永晨

字体: 【


  三江并流自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连续在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为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会议要求在2007年2月1日前,中国政府提供补充材料,供下届会议进一步审议,以确定是否将三江并流列入濒危遗产名录之中。
  2006年11月27日,“江河十年行”第一次到怒江第一湾的记者,都被那水,那湾,那山,那云,那江中沙洲边的人家所感动,这么美的地方,要是被淹了……
  从2005年8月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就开始在媒体上提出希望公开怒江建坝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隔已经一年零四个月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任何答复。
  2006年11月,人们能看到的是,在怒江马吉的江边,在被预选的上中下三个坝址,因勘探而被砸碎的峡谷崖壁,无言地立在江边。
  “江河十年行”的记者到怒江丙中洛的四季桶小学,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6个学生的学校里还只有4个。老师说,因为孩子们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种村小,不能住校,学生们每天要爬一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来上学。
  绿家园志愿者近年来靠义卖,为怒江和金沙江沿江的37所小学建立了阅览室。这次又为每个学校捐赠了电视机、DVD及光碟,为孩子们开设了电影课。在6个学生的小学校里,当记者们让每个孩子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时,两个孩子选择的是语文和数学课本,其他选择的则是绘画精美的儿童故事选。
  这所小学唯一的老师何云飞,每个月的薪水是1200元人民币,他说是可以按月拿到的。目前,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调到中心小学去教书。这里太闭塞了。
  离开丙中洛回六库的路上,江边几个电站的坝址旁,今年2月水电公司的彩旗都没有再招展于碧绿的江上。只是当时在江里的那些粉红色的勘探船被搁在马路边,在等待着自己的命运被安排。
  “江河十年行”记录了2006年中国西部江河的景观、人家和水质。不知明年这些江河的景观会有什么变化,还有那些人家呢?当然,对于关注环境的媒体从业人员,期望的,绝不仅仅是记录。
  
  [作者附言]2006年11月19日,取1119的谐音,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将连续十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媒体不间断地关注中国西部的江河谓之为“江河十年行”行动。其路线是:始于都江堰,沿着大渡河上到康定木格措,穿过雅砻江的锦屏峡谷、攀枝花的二滩,然后走进云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江河十年行”,将选择十户人家,十个特殊景观和十条江河的水质,在未来十年中,把这些江河的生态景观及生活在这些江边民众的命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同记录下来。
  中国江河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住在江边的民众更要直面众多的选择。当然,也正是有了这些挑战与选择,才有了“江河十年行”的意义。我们期待着明年的江河行,去感受那里的自然,去发现那里的问题,去记录那里的变化……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本人提供,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看www.nujiang.ngo.cn)
  
  资料写作者、提供者:汪永晨,记者,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创建人,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绿镜头》等。曾获“自然写作奖”。
  

[1] [2] [3] [4] [5] [6]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