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书画家李山的坎坷人生

作者:丁 群

字体: 【


  我早就听说著名书画家李山有一段奇特的经历,很想当面听听他的叙说。友人告诉我,他已经移居美国,难以面谈了。2005年岁末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李山的电话,说他回国举办书画展览,正在南京,愿意与我畅谈一次。我原以为他出国多年,一定是西装革履,十分洋派;想不到见面以后,只见他头戴灰色的中式绒帽,身着半旧的米黄色对襟棉袄,神似一个未曾见过多少世面的老人。可能是友人已经向他介绍了我的为人,所以我俩一见如故,很快就倾心交谈起来。他一口气谈了4个多小时,谈他的成长,他的坎坷,他的抱负,叫我这个善于速记的老记者,也记得手忙脚乱。事后,我寻找到了他留在原工作单位的干部档案,证实他的人生道路,比传闻的还要曲折。
  
  农村生活的熏陶与初学绘画便闯祸
  
  李山原名李宝山,祖籍山东无棣县,1926年出生在青岛。父亲是青岛四方铁路医院的医生。李山7岁时进入青岛台西镇小学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父亲,在日军侵占青岛前匆匆带着家人,逃回故乡无棣农村。他在父亲教导下,熟读了《论语》、《孟子》和部分古文、唐诗、宋词,披阅了家中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农村的夏锄秋收、柳塘泥路、滴露骤雨、野花鸣虫,后来都重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他说:“五年的农村生活,使我后来的作品,一直带有一股泥土的气息。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也在我艺术思想的深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42年,李山听说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李仙洲在安徽阜阳办了一所成城中学(后改为国立第22中学),专收沦陷区的流亡学生。他不甘心在已经沦陷了的无棣县生活下去,就说服了父母,独自跋涉到阜阳,进入成城中学一分校读书。
  抗战时期的办学条件本来就很差,成城中学又管理不善,同学们饭吃不饱,怀疑校方贪污。这时,李山因为成绩好,又爱画画,被同学们推选为壁报的编辑。他激于义愤,就配合一位同学写的文章,画了一幅批评校方的漫画,贴上壁报。这下可闯下大祸了。校方决定给他留校察看的处分。少年气盛的李山,不接受这样的处理,就负气出走,去了抗战的大后方四川。
  他经过艰苦的千里行程,到达四川绵阳的辛店子镇,进入主要是吸收山东流亡学生的国立第六中学二分校就读。
  他尝够了失学、受处分、长途跋涉的痛苦,这时下决心不问世事,一心读书。1945年春,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六中高中部。不久,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但是,欢庆胜利的喜悦之泪未干,内战的炮声又起。他借阅了一些进步刊物和《新华日报》,了解国民党的丑行。尤其是李公朴、闻一多的被害,激起了他对国民党当局的憎恨。国民党撕毁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李山又不顾当年画漫画批评校方被处分的教训,画了一幅讽刺蒋介石的漫画:一个人光着屁股,放了一个屁,屁里写着“四项诺言”4个字。贴上这张漫画的壁报,很快被砸烂了。
  
  远走香港,在郭沫若关怀下投身革命
  
  1947年底,李山在绵阳国立六中高中毕业,又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眼前有了3条路:一是留在国民党统治区找工作或谋求升学,但是,可供就业的机会极少,也没有可供升学的经济基础。二是到解放区参加革命,但没有可靠的人介绍;三是去香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包括郭沫若先生,在国民党威胁下纷纷出走去了香港。多年来,李山一直崇敬郭沫若,以为追随他去了香港,自己年轻又有文化,托他找个工作当有可能。
  李山在绵阳读高三期间,曾经在绵阳民众教育馆兼任漫画编辑,得到一些微薄的薪水。为了筹集去香港的路费,又到广元县立中学代课两个月。为求得一个落脚点,他还曾请求在学习英语中认识的绵阳基督教堂的女传教士白恩德,为他写了一张便条,给九龙孤儿院的一个英国人,请求给予食宿的方便。李山离开绵阳的时间,是1948年1月25日。
  他依靠沿途几位同学的帮助,辗转到了香港,就到九龙孤儿院找白恩德介绍的英国人。想不到这个英国人对他非常冷淡,说不能提供食宿,除非留下来当雇工在孤儿院种菜。李山心气高傲,拔脚就走。他在香港举目无亲,身上的钱也快用光,一时也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郭沫若先生。因为住不起旅店,夜晚只好在九龙火车站候车室的长椅上栖身。
  李山为追随郭沫若而来,总得想办法去找郭沫若呀!到哪里去找?他想来想去,想到郭沫若是个大作家,香港的进步书店里必有他的著作,他们也许知道郭先生的行踪。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一家出售郭沫若著作的书店,向店老板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打听郭先生的住址。老板说:“郭先生住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见李山非常失望,又说:“郭先生有时也来本店,你可留一封信,我有机会转交给他。”李山立即写了一封给郭沫若的信,说明自己是一个高中毕业的穷学生,因不满国民党的统治,追随郭先生也到了香港,却陷入了困境,希望能帮助介绍个工作,以解燃眉之急。并说明他是睡在九龙火车站的候车室里。
  留信后的第三天清晨,李山在候车室等来了郭沫若先生。当时郭沫若和一男一女两个人缓步走过来了,李山感激万分地向郭沫若介绍了自己的简要经历和学业成绩,并且拿出自己的画作给郭先生看。郭沫若感慨地说:“现在我也没有工作,香港也不是你们这些青年人蹲的地方。我看,你还是到解放区去吧!我可以介绍你到广东东江纵队去。”李山在香港待了几天,已经体会到语言不通的困难,便说:“我听不懂广东话,到东江纵队有困难,我还是去我的家乡山东解放区吧!”郭沫若表示赞同,问李山还有什么困难。李山只好坦白说:“身上的钱快用完了,没有去山东解放区的路费。”郭沫若沉吟一会儿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我给你想想办法。”说完就匆匆离去。
  第二天清晨,那位陪同郭沫若前来的青年男子,又来到九龙火车站。他轻声地告诉李山:“郭先生有事不能来了,他让我给你送来一笔路费。”李山即用郭沫若赠送的钱,买了去广州的火车票,然后往南京、济南,奔赴山东解放区参加革命。
  李山对笔者说,他至今还记得:“郭沫若先生当年所赠的路费,相当于从九龙乘火车到济南所需的一倍。郭先生抛妻别雏归国抗战,胜利后坚持民主进步,又受到国民党专制独裁政府的迫害;在身处逆境中,对一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仍然这样关心照顾。这件事使我60年来每一念及,便深为感激,并且也成为我后来力求上进,以报效、回馈社会的动力。”
  但是,在动荡年代这一段去香港的经历,在此后左倾路线作祟的年月里,也使李山遭受了意想未及的厄运。这当然是后话了。
  
  被济南国民党当局指控为“共军的密探”
  
  李山从广州辗转到济南的那一天,正值人民解放军攻打濉县,济南城里岗哨林立,四处抓人。为求得暂时的住处,他投宿到堂姐夫丁树亭家。丁树亭是国民党军队的营长。他听出李山想去解放区,便下了逐客令。李山面对着城乡交通断绝的现实,一时不知道如何能通过国民党军队的关卡到解放区去。适巧听说有个姓赵的同学在城防司令部当连长,就到赵那里借宿,并请赵设法帮助回老家。城防司令部的后面就是著名的大明湖。李山慕名去观赏了一会儿。他不知道大明湖旁边,就是国民军队的军火库。李山的行动引起了守军的怀疑。当天夜间,李山在睡梦中,就被两个大兵抓去关进了监狱,指控他是共军派来窥探军情的密探。李山反复申辩,自己是从四川到香港谋事不成,才回济南来谋事,回乡也只是为了省亲。他在济南被关了25天,终因没有充当密探的证据,加上一些亲戚花钱疏通,济南有关当局才作出这样的判决:罪证不足,着予取保释放;取保不成,着予驱逐出境。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