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实验田

作者:栗 永

字体: 【


  
  这无疑是场及时雨。刘少奇的指示很快传达下去,全市各级从思想上、组织上检查入城后一个月的工作,统一思想,扭正方向。为此,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纠正偏差:立即取消了贫民会、纠察队,着手建立区街党、政机构及各行业工会组织;立即停止群众清算斗争;召开了工商业座谈会,将查封的工商户启封,禁止任何团体和个人没收财产及捕人、打人。混乱状态立即得到纠正,城市工作步入正确轨道。
  为了进一步从思想上纠偏,1948年4月初,根据中央工委指示,石家庄进行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党内整风。整风进行了一个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纠正在城市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防止在今后工作中将农村斗争地主消灭封建势力的办法,机械地应用于城市。
  之后,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从思想感情上深刻反思,挖掘根源。正如刘秀峰在1948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周年纪念干部晚会上作做的深刻分析:
  ……(我们的干部)在农村中养成了一种作风,与农民群众关系很好,广大农民拥护。但是革命的发展由农村到城市,问题就来了,到了城市整天说党是工人阶级的党,但是看工人的习惯、作风和农民不一样,对他说来很生疏。在生活习惯上、作风上的不熟悉,就影响了不能很快很好地打成一片,到他们中间去,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觉悟,因此有着某种程度的隔阂,因之到工人中的热情与经受无产阶级锻炼的决心不足。有农民的看法,有时轻视看不惯他们,这就障碍了与他们的联系……
  反思是深刻的,教益是持久的,对于每一个进城干部来说,在改造这座曾被严重蹂躏、污染的城市时,自己不也首先要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吗?
  
  把工作重心放到城市建设上
  
  1948年元旦的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市长柯庆施就施政方针发表的讲话中,开宗明义:“我们的方针是建设石家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政府所关心的是人民生活有无办法,工商业能不能发展。如果这里老百姓都活不下去,要这个政府吃闲饭呀!”
  市长的话引发了一片笑声。
  这笑声所蕴涵的情绪,是一致的吗?
  请看一例。据石家庄公安局1948年7月25日《社情通报6》中载:“在我们入城初期,路局一部分旧高级员司在背后曾议论:‘什么复厂修路!活见鬼。你们凭什么?明摆办不到的事也硬逞强!”
  这虽然是来自部分人士的议论,但这种不信任的情绪绝不止这些人有。
  实际上,冷静地面对现实,就会发现,这种怀疑,不全是出于“天然”的敌意。冷眼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不说有合理成分。在人们敲锣打鼓欢庆解放的时候,也不无疑虑:石家庄早已是一座死城,两手空空的共产党能让它变活吗?
  说石家庄是座死城,绝非耸人听闻。
  
  早在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力图把石家庄变成华北的重要军事基地,导致石家庄畸形发展。对战略物资如粮食、棉花、煤炭等疯狂的掠夺,限制经济贸易,石家庄一派萧条。当国民党劫收后,接受大员们的抢夺更是变本加厉。国民党政府在石家庄搞得是战争政治、战争经济,一切为了战争服务,设卡封锁,工厂无法开工,商店无法开门,使石家庄货物奇缺,物价飞涨,经济危机严重。据当时河北省银行《经济半月刊》第三卷第十期(1947年5月)记载:“不论前方后方,物价上升莫不狂奔狂跳”,“现时的物价已超过抗战前物价的3万多倍。”当他们预感到石家庄守不住时,又采取毁灭政策,留一个烂摊子给共产党,等着看笑话。
  这就是1947年11月12日入城干部面对的现实:满眼焦土断垣、壕沟碉堡,烟囱不冒烟,机器不运转,货物奇缺,城市经济生活基本处于停止状态。石家庄成了不折不扣的死城。
  十几万张嘴、十几万双手,一齐向着两手空空的市政府,要电、要水、要房、要粮、要工作……更加上天上飞机“下蛋”,地下敌特捣乱,让这座死城短期内活起来,岂不是人间神话?
  中央工委要求实行建设的方针。新生的人民政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上,探索和实行了正确的城市经济政策,采取措施,保护扶持私营工商业,下大力气发展公营企业和合作经济,“三驾马车”活石门,很快就让死城变活。
  劳资两利——保护、扶持私营工商业
  石家庄支撑市面的主要是中小工商业。为了使工商业尽快恢复并发展,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宣传政府保护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号召开门复业,纠正侵犯工商业者合法财产和经营权的行为;另一方面认真贯彻劳资两利政策,协调劳资关系,调整税收,发放货款,允许工商业者到外地买卖商品等,为私营工商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在采取各种措施的同时,市政府又召开座谈会,从解放初到1948年上半年,共召开了22次工商业者代表和行业座谈会,既和工商大户座谈,又和店员、学徒座谈。政府宣布政策、方针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处理办法,释疑解难;工商业者提问题,谈想法,双向交流。到1948年3月份,大部分工商户逐步消除了不安情绪,复工复业。一些出走的工商户也纷纷返回。到6月份,工商业已呈现发展趋势,工商户增加了70%,人数增加67%,资本增加了8.6%。1949年粗略统计,私营工商户占全市工商户的48.5%,从业人数占51%,商品额占30%左右。
  
  新经济成分——公营企业兴起
  在保护、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气发展国营、公营企业,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基础和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按当时的习惯分类,归属晋察冀边区(华北政府)的工商业为国营企业,归属石家庄市的为公营企业。除了对接管的铁路大厂、电厂、电话厂、炼焦厂等企业,采取措施尽快开工复业外,又新建了裕华铁工厂、华北交通工厂的机器制造、裕民玻璃厂、裕民造纸厂等工业企业和粮食公司、花纱布公司、煤炭公司、百货公司等商业企业。据1949年2月全市工商大调查统计,1948年底,国营、公营工业机器生产13大类46家,从业人员9087名,资本总额18亿多元,手工业生产8大类27家,从业人员394人,资本总额0.16亿元;商业企业16行42家,从业人员1422人,资本总额2.9亿元。国营、公营工商业资本总额占公营、私营、合作经济总资本额的65·56%。194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2000万元左右,到1949年10月,已达4370万元。石家庄昔日的废墟上,已是工厂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荣景象了。
  
  发展合作经济
  
  发展城市合作经济,既有助失业市民生产自救,进而解决城市就业,更进一步活跃城市经济,这是人民政府在解放之初让城市活起来的又一重大举措。
  解放之初,市内货物奇缺,价格昂贵。如蔬菜,市郊一斤128元,市内一斤上千元。市政府工商局在组织小商联合会时,萌发了将失业的商贩临时组织起来,到郊外购运蔬菜进市的想法,既丰富市场,又解决就业。先是由小商联合会出面,1947年11月25日起,组织人数少则四五人,多达六七十人的合作社,贩购蔬菜进市销售。从12月5日以后,各区、街政府开始领导、协助各街道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到1948年1月底,全市办起各种形式的合作社182个,有社员23429人,全市合作社共获利2.9亿元,平均每天可供1.5万人生活费用开支,共运进市内蔬菜247万斤,粮食76万斤,肉、油42万斤,干鲜果品37万斤,煤18万斤,卷烟4022条,烟丝2506斤,致使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继续下落。
  

[1]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