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韩俊卿的坎坷人生

作者:甄光俊

字体: 【


  
  韩俊卿演出获得成功,戏班里的人不再说闲话。而且,不得不承认银达子有眼力,为戏班物色来一位有才能的演员。韩俊卿自己并不满足这微不足道的成绩。她把扮演花旦只是作为探索新路的过渡,最终目的是要根据嗓音变坏后的实际条件,在声腔和唱法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来。她认为,作为唱功演员,嗓音条件固然重要,但却只是演唱艺术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方面。嗓音高低并不等于演唱技法的优劣,只有在自己的音域之内做到亢坠自如,才是最理想的歌唱。她一面演出花旦戏以维持生活,一面坚持喊嗓练声,试验新的唱法。她的声腔不再以高亢取胜,而是在低回委婉方面下功夫,扬自己宽音、厚音、中低音之所长,避高音嘶裂之所短,不到不得已时,绝少使用花腔、高腔。经过反复实践,韩俊卿逐渐形成一种行腔多在中音区,本工(真声)与背工(假声)结合使用的演唱方法,其声腔旋律平易淳朴,感情深沉真挚,既长于叙事,又适宜抒情,许多唱段经她唱来,浑厚饱满,声韵苍凉,颇有味道。在技巧方面,她严格控制气息,留有余量,音断而气不绝,对于声音的虚实、收放、轻重、疾缓8个字掌握得体,做到了字真、收清、送足、达远。同时,她还虚心向前辈艺人请教四声音韵,学习以字行腔、以腔达意的奥妙所在,使声腔、字音、情绪三者融为一体。在不断的实践、改进过程中,她不仅赢得了观众的赞誉,也得到了同行们的首肯。
  韩俊卿经过这样年无休日、月无歇时的刻意苦练,没几年功夫就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功精艺纯的剧坛新秀。当年在山东的一些农村,每逢旱年无雨时,人们抬上猪、羊、食品到龙王庙乞求龙王降雨,往往以秋后请韩俊卿为龙王唱大戏作为许愿内容。她在大众中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逆水行舟
  
  从1937年天津沦陷,天津的戏曲舞台长期不够景气。1945年,中华茶园的经理魏学瀛见天津有这么多爱好梆子的群众,便邀请银达子组班到他的戏园去唱。在银达子操持下组成了当时唯一能够进入正式戏院演出的梆子班,先后有银达子、金钢钻、韩俊卿、金宝环、柳香玉等人担任主演。戏园每天以什样杂耍开场,最后一出是梆子戏,艺人们的收入极其微薄。银达子、韩俊卿都很仗义,坚持按人头分钱,无论主演或底包每天一概4角。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有人提议上演一些格调低下的“叫座戏”。银达子虽然没有文化,却深晓大义,明辨是非。他愤愤地说:“当妓女是明买明卖,愿者上钩;咱们是艺人,教唆看客学坏,那叫缺德。”韩俊卿也说:“越是不上座,越要演好戏,凭邪门歪道赚来的钱,花着也不光彩。”由于他们的抵制,中华茶园的这个梆子班,从来没有演过伤风败俗的剧目。
  韩俊卿总在苦思冥想:河北梆子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成为北方戏曲剧种之首,红遍全国,而今为什么竟一落千丈迅速衰败了呢?她虽然找不出全面的答案,但认识到除社会原因外,就河北梆子艺术本身而论,确实存在着致命的弱点。譬如,前辈艺人一代一代创立并积累起来的精华,有许多随剧种的衰落而消失了;尽管梆子传统剧目丰富,但现在却越演越少,而且日趋粗糙;一些本来内容健康的戏,被为了取悦观众的演员演得乌七八糟;在技巧方面也多有忽视;演员不注意发声吐字,甚至演唱时有声无字,这如何能感染观众?其次,在城市的剧场里演唱,同在农村野台子演法一个样,演员拼命喊,乐器比着响,吵得观众坐不安席,如果不改变,又怎么能争取广大观众?韩俊卿决心在艺术实践中另闯一条路。她居住在南大道,同院有一位京剧艺人名叫何玉亭,后来通过何玉亭,又结识了京剧演员三吉仙、马展云等几位先生。韩俊卿虚心向他们学习身段动作和表演技巧,向他们讨教发声、吐字、归韵的方法和气息的控制。这几位先生帮助韩俊卿修订了许多剧本,特别是帮她重新排练了《玉堂春》这出戏,按照当时河北梆子流行的演法,台词和表演有许多粗俗之处,个别演员在台上哗众取宠,丑态百出,引得台下观众狂呼乱叫。马展云、三吉仙、何玉亭这几位先生,在京剧表演的基础上,剔除了不健康的情节,将台词和表演动作重新设计。韩俊卿在“大审”一折中还增加了8句慢板唱段,唱腔新颖别致,抒情叙事兼有,调门从D调降至#C调,听起来不噪不吵,吐字清楚了许多。未几,该戏在中华茶园上演,有些专为找乐而来的人,在台下起哄叫倒好,韩俊卿在台上置若罔闻,照样演唱,到剧终之时,台下掌声不绝于耳,观众连呼:“好!好!”一些河北梆子老观众还找到后台,称赞戏改得好。观众的热情鼓励,增强了韩俊卿继续改革的决心。嗣后,她又从京剧移植了《孔雀东南飞》、《碧玉簪》等剧目,特别是移植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这在河北梆子剧种是绝无仅有的。演出之后,剧场效果空前之好,为数众多的河北梆子爱好者,许久没有看过高质量的梆子戏了,这回韩俊卿演出新剧目,大家争相观摩。中华茶园也由此兴旺起来,经理魏学瀛得意洋洋,合同期满,他也不放人走。中华茶园这个戏班,在河北梆子剧种行将灭亡、艺人们日渐离散的紧急关头,由于银达子、韩俊卿等人坚持合作,团结了许多艺人,组成具有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演出团体,使河北梆子剧种在天津站稳了脚跟,扭转了局面。对于保留梆子剧种和人才,银达子、韩俊卿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新天新地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戏曲事业得到很快发展。政府号召对传统剧目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造。韩俊卿和同行姐妹们推心置腹地说:“旧社会唱戏的,是有钱人的玩物,现在解放了,就是给咱金山银山,也绝不能用那乌七八糟的东西去毒害人民。”她带头对所演出的剧目进行清理,凡是内容不好的戏,坚决不演;凡有不健康的台词和表演,一律取消。就是她的“看家戏”,也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同新文艺工作者一道,加以整理改编。
  由于人们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很深,戏曲改革工作是有阻力的。过去演戏,从来就是怎么学来的就怎么演,而如今却要改剧本,背台词,一切听从导演的指挥。这对于那些唱了大半辈子戏的老演员来说,无异于第二次坐科。韩俊卿是剧团的台柱子,又是一位享有声誉的演员,她却能以身作则,主动配合导演开展业务工作。为了配合各项政治运动的宣传,她积极带头排演现代戏。在剧团决定排练《刘巧儿》的时候,谁也不相信韩俊卿能胜任刘巧儿这个角色,韩俊卿表示愿意尝试。在排练场,为了一个出场的台步,一句台词的语气,往往要重复许多遍,她从不厌烦。导演看着体胖而缠足的她汗流浃背,心里着实不安,韩俊卿却全不在意,依然一招一式、一字一腔地排练着,直到符合导演的要求为止。当《刘巧儿》上演之后,效果非常好,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演员就是韩俊卿。可是,人们哪里知道,为了排好这出戏,韩俊卿曾流过多少汗、吃过多少苦啊!由于韩俊卿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带头进行戏曲改革,她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称赞。天津市文艺工会成立时,她被选为工会委员。1950年和1951年,她连续被评为劳动模范。
  1952年夏天,天津市文化局组成自负盈亏性质的天津市实验秦腔剧团,为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做准备,并确定以韩俊卿主演的《秦香莲》和以金宝环、杜义亭主演的《王贵与李香香》,作为参加会演的剧目。同年9月底,由方纪、何迟等负责同志带队进京。参加这次观摩演出大会的有全国各地的23个剧种近100个剧团。结果,韩俊卿获演员一等奖。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看了韩俊卿演出的《秦香莲》之后,赞叹不已。他说:“同是一出《铡美案》,为什么京剧就演不过韩俊卿的梆子呢?”到北京参加会演,韩俊卿不仅在艺术方面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于她思想觉悟的提高,也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国庆节前夕,韩俊卿在怀仁堂见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并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微笑着连声询问:“解放后地方剧种恢复起来没有?”“艺人生活有困难吗?”“成立国营剧团没有?剧团里年轻人多不多?”这一连串的问话,像细雨滋润着刚刚破土的嫩芽,像春风吹开才从另一个世界过来的人的心扉。
  

[1]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