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韩俊卿的坎坷人生

作者:甄光俊

字体: 【


  
  楼梯下面一间终年不见一隙阳光的狭长的屋子里,一位身体胖胖的妇女步履蹒跚地来回踱着脚步。她面如土灰,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双目凝滞无光,显得萎靡不振。从她那焦躁、忧烦的神情里,不难看出她内心的激烈矛盾和极度痛苦。她习惯地伸出手去捋头发,猛然意识到早上还长得好好的满头浓发,现在已被人剪成参差不齐的短茬。她身体不支,感觉脚下钻心般疼痛。原来,当天上午她被年轻造反派们逼迫扒去鞋袜,赤足上街游斗,三合里那条用炉灰渣铺成的粗糙路面,把她那双从小缠裹过的双脚扎得皮肉出血。她不由得呻吟起来。“叭”的一声响,把她吓了一跳。这是在门外监视她的造反派用木枪击门发出的警告,她不敢再出声。良久,屋子里的声音消失了,周围也显得格外寂静。当臂戴红卫兵袖标的一男一女持演戏用的木枪走进屋子的时候,只见被关在里面的那位妇女斜卧在靠墙的那张单人木床上,嘴里吐着白沫,神志已经不清。她被及时赶来的一伙人抬到不足千米远的市立第一中心医院急诊室,值班医生检查后说是喝了敌敌畏加火柴头。由造反派夺了权的这家医院有不成文的规定,凡属自杀的“牛鬼蛇神”,不准抢救,“死了活该”。于是,尚未完全断气的她被推进了医院的太平间,从此结束了她的人生旅途。
  这是公元1966年8月29日下午6时,发生在天津小百花剧团里的事。这位与世长辞的妇女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暨天津市人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文艺工会副主席,多次当选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的一代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韩俊卿,是年51岁。
  
  悲惨童年
  
  韩俊卿究竟是哪里人氏?生身父母是谁?本姓原名为何?就是她自己直到含恨谢世时,也一无所知。她只听老人说过,在她刚刚出世不久,因为家境贫寒,她的生母将她送给了别人,这家人图个发家转运的吉利,给孩子起了个乳名叫大起。没有想到,在大起5岁那年,春旱秋涝,庄稼颗粒未收,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养父母为了给孩子找条活路,忍痛将她托咐给唱戏的艺人韩月恒夫妇。从此,大起再也没有和养父母见过面,不知他们流落何方。
  韩月恒,河北省雄县西柳村人,从小在戏班里学演武生,后来兼做武行头儿。其妻李玉亭,艺名金宝玉,是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当时他们夫妻正在唐山一带演出。大起被韩月恒收为养女后,随韩姓,学名俊卿,属龙。我国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韩月恒就给大起确定为民国5年农历二月二日生人;韩的原籍也便成为俊卿的籍贯。
  韩俊卿小的时候,河北梆子舞台上女演员已经大兴,刘喜奎、小香水、张小仙、金钢钻等都已经红得山崩地裂。华北各地只要有戏园、庙会,就有河北梆子大戏上演。大起每天所见所闻,不是练功吊嗓,就是扮装演出,耳濡目染,使她的命运紧紧地与唱戏作艺联系到一起。先是由韩月恒教她练习踢腿、下腰、耗顶、劈岔等基本功,然后又教她打把子、对刀、翻跟头,目标是朝武生行当摆弄她。练基本功是件又苦又累的事情,况且韩家当时生活穷困,数九寒天大起脚底下穿不上棉鞋,两只脚冻得又红又肿,只有五六岁的女孩子,怎能经受得住这样的折磨?靠墙耗顶头朝下,一空就是几十分钟,瘦弱的细胳膊实在支撑不住了,一头栽倒地上,养父过来就是一藤杆,她咬着牙再倒立上去,疼也不敢哭。韩月恒的妻子金宝玉看到养女练功这么苦,心里疼得慌,主张让韩俊卿学青衣、花旦。韩月恒不同意。他认为,女艺人人才济济,女武生却屈指可数,要吃这碗戏饭,没有特殊的技能很难出人头地。夫妇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是一个教她练功,一个教她学唱,文的武的一齐来,这下更苦了年幼的大起。不等天亮,大起就到野外去喊嗓子,一直喊到太阳老高了才回到住处,按照养母的吩咐喝下两大碗白开水,然后穿上厚底靴,到院子里吊腿、涮腰,练习毯子功,一直练到戏台上打头通锣鼓,好歹吃上几口饭,就到后台听候招呼。当天若有娃娃生、娃娃旦的戏,她就被人拉过来扮上装,等待上场。那时候一天演两场戏,白天是12点开演,一般到5点左右散场;夜戏6点开,一直演到12点左右才散。只有几岁的大起,也跟大人一样,一年到头这么苦熬着。大起从10岁开始能上演成出的剧目了,韩俊卿之名从此与观众见面。少年时代的韩俊卿非常聪明,一段唱腔听别人唱过几遍,她就学得差不多了;一出戏,她看上几回,连路子带词都记个八九不离十。她学戏入了迷,像饥不择食的饿汉一样,见到什么都想学、想练,随时随地向艺人们求教。人们见她小小的年纪这么有心胸,都愿意教她,尽量满足她的求知学艺的愿望。
  
  据韩俊卿后来回忆,那时的老艺人几乎每出戏都有“绝活”(指难度大、吃功夫的演技)。韩俊卿生活在这些前辈艺人中间,拼命地吸吮着营养,继承下来许多传统技艺。到她12岁的时候,已经成为能兼演青衣、花旦、武生、刀马、彩旦等多种行当的“老练”演员了。《杀狗》、《辛安驿》、《采花赶府》等玩笑旦戏,《坐楼杀惜》、《翠屏山》等刺杀旦戏,《拾玉镯》、《喜荣归》等花旦戏,《捡柴》、《藏舟》等闺门旦戏,《双官诰》、《三娘教子》、《忠孝牌》、《走雪山》等青衣戏,《花蝴蝶》等武生戏,都是她经常登台演出的剧目。她随着戏班,先后到过鲁西北、冀中、辽西、内蒙古以及库伦(今蒙古国的乌兰巴托)。韩俊卿的名声日益传布开来,成为河北梆子爱好者所瞩目的小坤角。
  
  脱颖而出
  
  韩俊卿于1928年随养父母来到了河北梆子名角荟萃的天津,首演于龙泉栈、大昆仑,声名不胫而走。就在这时,韩俊卿的不幸遭遇却接踵而来。她的养父韩月恒有了外遇,独自到别处另搭戏班。养母金宝玉被遗弃,心情不好,经常把怨气发泄到韩俊卿身上。同时,金宝玉的身体也明显地虚弱起来。这样,韩俊卿不得不独立承担起家庭的担子,全家生活唯有依靠她那微薄的演出收入,窘困情景可想而知。俗话说:“祸不单行”,韩俊卿偏偏又在这时生了天花。由于生活重担压在身上,她没有调养的条件,仍须日夜两场奔波劳累地演唱,最后把声带唱坏。张嘴一唱,只有中低音,高音沙哑。戏班的管事见她的嗓音很难讨俏观众,就把她给辞退。韩俊卿举目无亲,借贷无门,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她意外地遇上了为人豪爽、急公好义的河北梆子名演员银达子。银达子曾在天津看过韩俊卿的戏,喜爱这个年轻人的聪颖,认为她是个有前途的人才。银达子就跟班主商量,将韩俊卿接到了他们的戏班里。
  韩俊卿来到这个戏班,先以花旦应工。她嗓音不担活,只能走平腔、低腔,尽量避免高腔、花腔。同行耻笑她是唱戏没“本钱”的“半拉子”演员,她对此也不加理会,坚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独特风格。她一连演出了《辛安驿》、《采花赶府》、《翠屏山》、《小放牛》等几出折子戏之后,观众的反映很强烈。因为,她虽然嗓音不佳,演技却相当出色。这里以她演出《采花赶府》为例。《采花赶府》是《麟骨床》中的一折,故事大意是:张府的丫环牛文嫣,羡慕贵族生活,在花园里以夸花作暗喻,戏诱张员外,遭到斥责,羞恼交加啜泣起来。但她仍不死心,遂扯破衣衫,抓乱头发,到老夫人面前谎说被张员外调戏,乞求老夫人收留她做妾。韩俊卿扮演的牛文嫣,情绪变化纷繁,喜怒哀乐颇多光彩。她的表演,或哭或笑,或真或假,神情姿态都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当演到牛文嫣有了主意破涕为笑时,她泪眼生辉,微动嘴角,以手帕轻轻拭泪,再得意地笑出声来。这哭笑变化,内涵深刻,把一个俊俏、机灵却又轻狂的年轻女子的心理,揭示得惟妙惟肖。牛文嫣采花时的举手投足,她以熟练的外部技巧,表现人物内心的得意,恰到好处。摘花时一只手舞弄手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一只手向前猛地一反腕,一朵鲜花突然在手中出现,连续4次,红、粉、白、黄4种颜色,当场出彩。那速度之快,手法之巧,每次演出都博得观众的满堂喝彩。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