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北京站站长手记(连载一)

作者:石玉林

字体: 【


  
  车如流水马如龙
  
  首都的北京站庄严、辉煌,她迎朝日、送夕阳、经风雨、沐月光,35个春秋,《东方红》的乐曲声依然悠扬。她迎送了12700多个喧嚣的白昼和无眠的夜晚,迎送了10多亿中外游人的来去匆忙。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是铁路的窗口、北京的大门,她对中国人象征着首都,她对外宾代表着中国。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那古朴庄严的建筑令人肃然起敬,因为毛泽东亲书的“北京站”3个大字夺目辉煌。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以辛勤的劳动、热忱的服务,为人民的旅行生活提供了方便。因为她迎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货流,又有条不紊地将它们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抱怨北京站。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使更多的人走出了家门、踏上了旅途,人们兜里有了钱,渴望得到舒适的旅行,而铁路的运能却成了“瓶颈”。北京站那高耸的钟楼解决不了洪峰般的人流,北京站不断进出的列车运不完、载不尽那人、那货……
  以上这段文字,是我在北京火车站任站长期间,于1994年为纪念“军民共建北京站”十周年所写的文章开头几句话。它真实地表达了在当时作为全国的第一大火车站,在北京西客站还没有建成之前,在超负荷状况下艰难运行的处境和人们对北京站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如今北京西客站已开通运转了10年,全国铁路经过新线建设、旧线改造和5次客车大提速,运输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铁路旅客运输的压力比10年前也有了很大的缓解。而北京火车站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服务设施更加完备,而且成为铁路的“品牌车站”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全国人民的旅行提供着方便。
  我有幸从1986年11月到1995年5月在北京火车站作为副站长,主持全面行政工作的副站长、站长,一共工作了10个年头。3100个日日夜夜同北京火车站的2500名干部职工以及300多名铁路公安干警一起守卫北京站,其中的苦辣酸甜、那在艰苦工作面前的焦急和奋争、在完成任务后的欣喜和忧患、那难以言表的苦闷和努力……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刻骨铭心的工作经历。
  我把10年至20年前那段经历的片片断断记录下来,是想让大家了解北京站,了解铁路在运能最紧张的10年间客运职工以及铁路公安干警的工作,以便于理解他们并增进对铁路的情感。
  车站如同一个永不关闭城门的城堡,北京站就是全国铁路中最大的城堡。日日夜夜、车到车去、人来人往,端的是人流不断、车流不歇、货流不息,用“车如流水马如龙”来形容应该说是恰如其分。此外,宋词有“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之句,有着回味当年的寓意。
  
  北京车站的变迁
  
  现在北京市内有5个“北京站”,分别是北京西站、北京东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和北京站。北京西站是1996年建成使用的,而东站、北站、南站则是分别由原来的东郊站、西直门站、永定门站改换名称而来。大家通常称之为“北京车站”或“北京火车站”的是1959年建成使用的“北京站”。
  
  北京站在北京西站没有建成使用前,担负着全路各主要干线的客运列车到发,而现在则只担负京沪和东北方向客运列车到发。本文讲的就是这个北京站。
  北京站的前身叫“正阳门东车站”,它的建成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在此之前,清政府曾顽固拒绝将铁路修在北京城的10里之内,但第二年法国侵略军擅自将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延展至北京前门,建立前门西站。英国侵略军也擅自将津卢铁路从马家堡延展至北京永定门。
  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定;11月,英国侵略军为了军事运输需要和加强对北京城的控制,又强行将铁路从永定门修至到前门。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台机车驶达没有站舍的正阳门东车站。直到1903年1月,这里才开始动工修建站舍。
  1904年5月,正阳门东车站修建了栅栏,禁止无票旅客和闲杂人员进出。
  1906年,正阳门东车站站舍正式竣工并开通使用,站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站内3座站台,长度377米,候车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在当时为全国最大的火车站,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站舍建成后,车站全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并开始发售站台票。
  有人说,北京站的建站时间应该是车站站舍正式竣工并开通使用的时间,也有人坚持应该由线路建成并开进火车算起。因此,北京站的建站时间就有了1901年还是1906年之争。不过,现在通常认定的是前一种,即北京站的建站时间是1901年。
  车站最初办理列车对数很少,1901年仅有两对列车往返于京津间,单程运行3小时15分钟。
  1907年至1910年间日办理列车8对,当时列车只能在白天运行。
  1911年2月才首次开行至奉天(今沈阳)昼夜运行的直达快车。
  1936年至1937年日办理列车达26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正阳门东车站,于8月4日将车站改名为“前门站”;第二年6月10日又易名为“北京站”。
  40年代初,前门西站被取消,所有进京列车都到达北京站。1941年日办理列车36对,发送人数265.5万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10月12日北京站改称为“北平站”。
  1946年3月9日,根据当时的交通部平津特派员办公处公报令,改北平站为北平东站。因政局不稳原因,1945年日办理列车只有18对,1946年日办理列车仅16对。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车站也回到人民手中。3月28日中央军委铁道部派军代表刘辉接管车站。4月车站建立工会。7月1日车站和车务段联合成立中国共产党支部,继而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
  1949年9月30日,北平东站改称北京站,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9年9月15日,位于东城区、在东便门角楼至崇文门一段明城墙北侧修建的新北京站建成并开通使用,从此北京站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为全国人民服务至今。
  自从1901年北京站的前身正阳门东车站创建,到1959年9月15日搬迁到北京站新址,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北京站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
  1905年9月25日,清政府派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洪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承绍英出使欧洲,考察宪政。在北京乘火车时,发生了革命志士吴樾用炸弹袭击“五大臣”事件。吴樾壮烈牺牲,而这次出行也被迫推迟。
  1912年8月24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受袁世凯电请“晤商要政”,乘专车到达北京,数千人在站台上迎接,数十万群众到站前广场及沿街夹道欢迎。
  1917年6月7日,军阀张勋率“辫子兵”自徐州沿津浦线北上进京。7月1日,张勋拥戴前清逊帝溥仪进行复辟活动并派兵进驻车站,为了阻止段祺瑞、徐世昌等人起兵讨伐,把京奉铁路拆毁两公里,致使京津间交通隔断数日。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期间冯部占领车站并安营、架灶,致使交通中断数十日。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先生抱病北上,自天津到达北京。各界群众10余万人在站前及沿街欢迎。中共领导人李大钊也亲临车站迎接。
  

[2] [3] [4] [5] [6]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