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北京站站长手记(连载三)

作者:石玉林

字体: 【


  
  前一个说法大家能理解,而后一种讲法就不好明白了,为什么在返程时旅客对服务要求高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往程”时大家都着急回家,只要能上去车,服务员说话再生硬、态度再不好都不会在意。何况,中国人还有个图吉利的习俗,“大过年的”不会找不痛快。节后就不同了,旅客们有时间来回味这趟旅行了,或是此次回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钱花得多了,总之,回来就不痛快。这时再遇到服务员态度生硬,就会把“往程”时受的气全找回来,这是极容易造成旅客矛盾和反应的敏感时刻。因此,不管“往程”还是“返程”,对于车站工作来讲都是“全程”。
  当然,在北京站春运中最难打的还是“往程”的这个战役,这也是春运的第二个阶段,旅客出行。
  在北京站旅客出行的第一个高峰日,一般是在各大专院校放假的第一天,经常在周末。这时,在春节的前10天左右,大批的大专院校的学生集中放假了,一起拥到车站来。高峰日旅客比日常要增加百分之七八十,临客也集中开起来,各候车室就没有了这些乘临时客车人员的候车地方。根据车站的春运组织方案,在候车大厅里临时排队候车,这就用上了支援人员,每天18点所有支援人员都必须上岗,组织旅客排队,和客运员一起疏导旅客上车。这是一个工作量大、责任大又耗时间的任务。这时的北京站,您就会看到戴红袖标的工作人员,在一排排的旅客队伍前后守护着各自的方向牌,认真地组织旅客排队。在预定时刻再配合客运服务员引导旅客进站上车,然后又重新组织下一批旅客候车。这样重复地组织、引导、再组织、再引导,一般要在凌晨两点才结束。
  这时,进候车大厅前的查堵危险品的工作在公安人员和支援人员的努力下,也在不停地运作着,旅客提着大包小包潮水般不断地拥进,禁止携带危险品进入站内的广播不厌其烦地重复播送着。
  一列一列的空车体不间断地按计划推进不同的站台,一股一股的旅客通过各候车室剪票口拥向车厢。刚一腾空的候车室,马上又被后续的旅客群占满了。接着上满旅客的列车按时出发了,新的车体推进来,又一轮剪票、上车、腾空候车室、占满候车室……循环不已。
  就这样从傍晚到凌晨,北京站每天要输送七八万旅客,在整个春运中每天晚上的这个时间段就是重点的重点。其他的时间段情况会好一些,但不会中断。
  《中国青年报》记者孙亚明曾这样报道北京站的春运:
  最惊险的是1993年的春节旅客运输。1月16日,北京市55所高等院校同时放假。于是北京站到大学预售票,1月14日以后一周的票全部订光。可是人流仍然拥来。铁道部下达命令,增开列车。一列一列的车,连起来望不到头。但客流只见涨,不见落。
  “石站长,日流量突破20万人了!”
  “石站长,25万人了!”
  是容纳量的5倍,再挤,北京站非爆炸不可。
  最触目惊心的数字:北京站春节前,平均每4分钟接发或调动一列车,仅运送出去的旅客就达70多万人,达到设计能力100多天的运量。
  记者的报道还只是讲了一个大致的状况,而实际情况还会复杂得多、严重得多。
  如果天气正常,客流就是大些,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但风雪会无情而至,不在北京下,也会在外地下。那么,列车晚点将不可避免,这是每年春运的最大难关。
  当遇到坏天气,到达列车集中晚点时,最激烈的战斗才会开始。按正常情况,旅客都是按着开车的时间来车站乘车的,车站的列车也是一列一列按时间顺序开出的。这样车站的候车室就是人流流动的场所,不会积压旅客。而当车站晚点,开出的列车不能正点开出,该走的旅客走不了,后面赶来的旅客又拥进来。本来只可以容纳1.4万名旅客的候车空间,一下子要容纳三四万旅客,甚至会更多,情况就严重了。再加上旅客急着想问明情况、会拼命向里挤;晚点太多、旅客情绪不稳,会引起不满或冲突,造成混乱。
  在这时,最重要的是维护旅客秩序和尽量恢复列车正点,或抢救列车少晚点。
  维护旅客秩序,在车站出现异常情况时是非常重要的。车站一方面要积极、准确地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地向旅客反复宣传、通报情况,稳定旅客情绪;一方面要安排好旅客的候车部位,尽量减少候车室的压力,避免挤伤、挤坏旅客的事故发生。每到这时车站人员不足,共建部队的军官、战士就来协助。组织上千人到通道候车,需要三四十名支援人员服务。如果期间有旅客需要去方便,就要有专人陪同,防止旅客走失或发生意外。
  此外,在安排晚点列车预计在车站第一站台接乘旅客时,就组织将该车旅客提前放行到第一站台,等列车推进来后再组织旅客上车。这个办法也是违反常规的,正常情况只能在列车进站停稳后,才能放旅客上站台。但只要能减轻候车压力,就千方百计去组织。为保证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周全,在站台上让旅客按应上的车厢号排队,由车站工作人员带领,在列车停稳后,组织排队上车。
  
  在候车的各个部位安排充分的维持秩序人员来保证旅客安全,这时候,你可以看到春运中准备的所有人员都会在第一线。上至铁道部,下到各支援单位全都到岗,这也是春运最关键的时刻。
  而另一个紧张的场面也在车站内部上演着——组织晚点列车正点。
  一般正常状态下,到达列车会在早上或上午到,而在晚上开出,列车在北京站有十几个小时的停留时间,列车需要进车辆段库里进行检修。但列车晚点后,检修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为尽可能的少晚点,原晚点车不入车辆段的库里检修,而在站台上检修,这是可以压缩时间的好办法。
  但车站站长是没有权利来指挥这项作业的,车站只能根据需要向局调度部门提出请求,由调度协调、指挥和安排。不过,在春运期间,各个方面都会以车站请求为第一需要,大部分要求都会满足。
  可是要知道组织一趟不入库的检修列车,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又是一场多方动员的会战。
  首先,车辆部门要组织足够的检修人员到站台作业,而在站台作业难度就会大,因为有站台,检修人员钻来钻去很不方便,而且为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修,作业需要加倍谨慎、小心;
  其次,列车上的列车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换车上备品、用具,做卫生,必须争分夺秒。而列车的餐车所需要在返程中消耗的米、面、蔬菜、水果、其他作料等,还有列车需要换下的卧具……都要由列车段从车库里送到站台上来,在站台上进行交换作业;
  再次,车站的行李房人员也同样动员起来,要组织行李员、装卸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到达的行李、包裹卸下来,同时将该装的行李、包裹装上车。同样紧张的还有邮政部门,也要从事和行李房一样的装卸邮件的作业。
  此外,上水工要在站台为客车补水,机务段要抓紧更换机车……所有这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当然,并不是每一趟车都能实行不入库检修,我们也只是尽可能地去做,遇到因技术问题必须入库的列车就不能勉强它,效率还是必须服从“安全第一”。
  也就是这样靠各方面的大力协作,使列车逐步恢复正点或少晚点。当列车基本恢复了正常,是我们感到最宽慰的时刻,而这时一般已是第二天的阳光照亮大地的时候了。不过,有时这样的连续晚点会折腾好几天才结束。
  每年的春运期间,铁道部都会提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不死、不伤、不起火、不爆炸”。几十年来,北京站都能顺利地实现这个目标,的确很不容易。这里面有着多少人的心血和劳动,有着多少人的支持、关怀和帮助。这是一场空前动员的大会战,这是一场充分体现铁路联劳协作特点的大检验。
  

[1] [3] [4] [5] [6]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